隨著美國近期對中國採取密集的遏制措施,作為美國盟友的英國也變得有些坐不住了,開始接過美國的接力棒,對中國採取“狠手”。
簡單來說,就是對中國的四線攻勢。 1.不合理壓制。 在對中國企業制裁方面,英國**近日宣布對多國46家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其中包括3家中國企業。 原因是英方聲稱這三家中國公司“支援俄羅斯的戰爭機器”。 第二,干涉南海。 隨著近期中菲海上摩擦公升級,區外一些國家紛紛效仿美國支援菲律賓,英國也不例外。 英方在宣告中還強調,中菲兩國都必須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所謂的南海仲裁。 這無疑是對菲律賓的變相支援。 3.干涉內政。 眾所周知,近日“破壞香港穩定”分子黎智英案正在審理中,但英國卻多次趁機發表不當言論,英國外交與發展大臣戴維·卡梅倫17日發表宣告,繼續詆毀香港國安法,呼籲香港特別行政區停止起訴,釋放吉公尺來。英國厚顏無恥地支援香港主要的反華破壞穩定活動人士黎智英,完全無視中國的法治,顯然觸及了我們的底線。 四是泛化安全範圍。 長期以來,將經貿問題一概而論、政治化,是西方國家對付中國的慣用手段。 近日,英國**宣布,出於對所謂“安全風險”的考慮,管理英國大部分電網的皇家電網公司決定放棄與同一位中國**商人的合作。 英國甚至強調,它將從相關設施中移除該公司的元件。 美國是否在背後耍花招,其實是乙個自決問題。 從美國近日派“特使”到葡萄牙,明確要求不准他們購買中國掃瞄裝置“來看,我們看不出美國對中國有什麼樣的對抗心態。
然而,英國卻不遺餘力地跟隨美國對中國施壓,不僅損害了中英關係,也影響了英國自身的發展,最終被美國坑了。 為什麼?我們注意到,近日有外媒傳出訊息稱,由於民主黨內部的反對,拜登已經“悄悄”擱置了美英夥伴關係計畫。 據了解,自英國脫歐以來,英國一直渴望與美國達成自由協議。 資料顯示,美國是英國最大的合作夥伴,截至今年6月,美國佔英國出口總額的17%。 英國為此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包括但不限於打出“反華牌”來迎合美國的主流路線。 但現在,該做的都做了,美國一句話就推翻了,說不能談就和不起來了,這無疑暴露了美國“用人面向前,不用人面向後”的狡猾伎倆。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可以說是心裡苦不口,說不出話來,或者說敢氣不敢說。 英國商務大臣凱公尺·巴德諾赫此前曾表示,與美國缺乏自由**協議是“令人失望的”。 目前的情況可能會讓這個巴德諾赫更加失望,“冷”這個詞應該用得更恰當。 事實上,與中國這樣信譽良好的大國打交道,絕對是符合英國利益的選擇,僅去年上半年,中英之間的貨物金額就超過了500億美元,中國成為英國的第四大合作夥伴和第二大貨物進口國。 不知道英國現在是不是被豬油蒙蔽了雙眼,還是什麼,中英之間的光明前景正在一點一點地被蘇納克吞噬,實在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