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風靡一時的《憶念關山》,還是《蓮花樓》《青春頌行》《雲翔傳奇》《鵲道門傳》等,武俠劇都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在題材上,他們不再侷限於“俠義、勇氣、快感、復仇”的江湖,而是在武俠世界觀的敘事型別上,融入了懸疑偵探、喜劇、青春熱血、公路冒險,甚至偶像化的創作元素;在角色塑造方面,《未定英雄》《聰明英雄》等新英雄也紛紛上台,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和好評。
在江湖的輪廓中,拳到肉、劍拔弩張的傳統武俠江湖,也將被國風元素、特效元素,甚至是講究意境之美的武俠江湖所取代。
這批“新武俠”,或者說“武術+”,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新武俠開始“拯救”武俠劇?比起男性觀眾,現在的女性更喜歡看“武俠”?在創作層面,新武者們有什麼遺憾嗎?你不妨試一試。
新武俠“拯救”武俠劇。
新武俠劇的出現,有點“拯救”武俠劇賽道的感覺。
畢竟在今年之前,武俠劇還被預設視為“衰落”和“不行”的範疇。
古鐸資料顯示,2015-2024年,市場上只有70多部武俠劇,平均每年創作數量不足10部是武俠劇衰落的乙個因素。
其稀缺的原因是,一方面難以製作武俠劇,“造夢”功能被更有市場價值的仙俠劇所取代;另一方面,這與其糟糕的製作和IP被神奇地修改密切相關。
那些年,觀眾想必看過豆瓣2《新笑傲江湖》5分,豆瓣3《鹿鼎傳》(張一山版)2分,豆瓣3《龍八部》(楊攸寧版)等差評4分。
在為數不多的口碑佳作中,除了李一彤版的《射鵰英雄傳》屬於傳統武俠劇範疇外,《神探簡不知道》《少年遊一寸相思》《唐代傳奇》都是“新武俠”。
傳統武俠劇正在失去生命力。 而“新武俠”則在今年四面八方爆發。
首先,從數量上看,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到目前為止,市場上已經有12部“新武俠劇”,創下了近五年武俠劇數量的新高。
在口碑維度,《蓮花樓》《青春頌星》《魁島門傳奇》《我有朋友》四部作品豆瓣評分為8分+,《大宋少年編年2》《易念關山》豆瓣評分為7分5分及以上,除了12部作品中一部尚未在豆瓣上評分外,其餘作品的評分都穩定在及格線以上,堪稱今年國產型別劇中的“口碑最佳”。
熱度方面,《蓮花樓》和《憶念關山》平台熱度突破1萬,《蓮花樓》具有長尾效應和超強吸金能力——目前在豆瓣的收視率已經達到56w,比大結局多了10w+;而後期衍生出來的《蓮花塔》演唱會,也有了數千萬的衍生收入。
在《雲翔傳奇》和《雲羽》播出期間,完成了命中指標。 前者雙平台播出,躋身2024年雲河資料前9名後者在播出期間引發熱議,平台熱度接近1萬。
此外,如《青春宋行》《鵲刀門傳奇》《我有朋友》也是今年同一檔期的“黑馬”劇。 高價效比可能只有平台才能感知。 這三部作品也在積極準備,以超預期的表現,或被觀眾強烈要求製作第二部。
優酷今年積極加碼漫畫劇賽道,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了《青春歌行》的“黑馬”效應。
從數量,到熱度,再到口碑,新武俠全方位突破,“拯救”了近十年的頹廢武俠劇。 這對於觀眾和長期**平台來說,無疑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新武術“,正在四面八方”擺上桌面”。
利用“女性觀眾”。
為什麼“新武俠”能受到大眾的喜愛?把握大眾審美,或者說說,把握當下主流劇群的女性觀眾,是關鍵。
根據顧鐸和奕妍的資料,今年播出的新武俠劇中,女性觀眾普遍高於男性,而頭部武俠劇,如《易念關山》《蓮花樓》《雲翔傳奇》《雲羽》,男女觀眾比例基本達到“28開”。
為什麼男頻出身的武俠劇**也能迎來一大批女性觀眾?核心因素在於新武術的“新穎性”。
正如文章開頭所提到的,現在的武俠劇正在三個方面發生著變化。 其中,從“武術”走向“武術+”是關鍵。
就像“熱播劇”《蓮花樓》是“武俠+懸疑偵探”一樣,《雲翔傳奇》以武俠元素為主,融合商戰、陰謀、懸疑等元素;《鵲刀門傳奇》《我有朋友》直接將武俠與喜劇相結合;
正在播出的《一念關山》走了“武俠+公路探險”的路線;《少年宋行》《大宋少年編年史2》要麼直接以漫畫IP為切入點,要麼將少年的愛國情懷融入江湖武俠之中。
這些“+武俠”的元素,也是當下市場的熱門元素,自然也就不稀奇了,受到女性觀眾的喜愛。
在選角方面,劉詩詩、程毅、於樹欣、張凌和等人氣演員的出現,也加速了新武俠劇的爆款效應。 不少頭部武俠劇迎來了追星效應,粉絲圈的女生也進入了武俠劇賽道,還沒跑掉!
此外,單從內容層面來看,這批武俠新劇也有一定的看點。
《蓮花樓》《青春頌行》《山河之影》等武俠題材,不再以男女關係為核心,而是以男主或少年的成長線為創作核心,部分武俠劇主打“人物群像”。
僅憑這一點,武俠劇就把同期播出的古代傀儡和仙女傀儡甩在了幾條街上。
在製作層面,新武俠劇也比以往有所提公升。 比如《一念關山》中的“實拍+敦煌戈壁照片”,《山河之影》《雲翔傳奇》的光影構圖,《青春歌行》中具有“美學”設計的特效打鬥場面,《雲羽》中的鏡頭美學,都彰顯了創作者的用心和精緻的設計。
一些武俠劇甚至將“民族風”元素融入其中。 比如前期播出的《山河令》和目前播出的《一念關山》,都凸顯了寫意山水和傳統文化之美。
需要注意的是,這批新武俠劇之所以散發出與傳統武俠劇完全不同的氣質,也是原因。
受到新時代武術創作者的影響。
像今年播出的《雲翔傳奇》,以及早前的《聽雪樓》,原著其實都出自一群後武俠創作者之手。 包括蒼嶽、方白玉、步非言、馮戈、小林,他們被市場視為繼《金古亮溫》四大大師之後,在武林市場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新作作者。 在敘事型別上,他們的作品主要以“武俠+”的創作為主。
這也是當下市場將武俠劇的創作方向從傳統武俠轉向“新武俠”的原因。 預計在未來的影視劇市場中,新武俠將與傳統武俠並駕齊驅。
我們能走多遠?
收穫很多,遺憾也經常存在。
對於當下這批新晉武俠劇來說,在摻雜了一些其他元素之後,“武俠”、“江湖”,甚至“俠義”精神的呈現也是偏頗的。
網路作家雯雯告訴搜狐娛樂,在她看來,當下的一些武俠劇正在失去“武俠味”。
以雯雯為例,今年播出的《雲翔傳奇》《雲羽》《憶念關山》都是陰謀,寓意“高”於江湖大氣。 有些作品中的英雄甚至有皇室背景。
比起成為英雄,他們更像是“官方英雄”。 雯雯調侃道。
在劍光閃閃、幸福復仇的江湖武俠建設中,一些新武俠劇也以此作為背景點綴,並沒有在更深層次上勾勒出乙個新的武俠世界。 不過,《蓮花樓》《鵲刀門傳奇》《我有朋友》或部分內容繼承了傳統武俠的創作風格,或直接開啟了“解構武俠”的後現代創作手法。
在製作層面,雖然如今武俠劇的主創們都給予了一定的誠意。 但如果真的有什麼作品能用演員的戲法給大眾留下完整的印象,那真的是不可能說。
這也與當前市場的建立機制密切相關。
在平台更願意打安全牌,走更“價效比”、製作流程更快的創作路線的時候,可以提供給導演和武術教練的空間相對有限。
就像大眾在古裝劇中經常看到的慢動作、快切鏡頭,甚至是用特效填充武俠場面的創作模式,並不完全出自導演意志,而是劇組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和資金內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創作手法。
另乙個讓“武俠戲”難以保住名氣的核心因素,在於演員本身的專業精神和態度。 就像武術教練郭麗分享的那樣,他在拍攝武俠戲時接觸過的演員大多“不合格”。
有的是因為自身條件實在差,學得很慢,劇組為了趕上進度,只能教他們幾個最簡單的動作;有些人在態度方面不夠好。 ”
郭立回應稱,他早年接觸過的某位男藝人,因為“吃不了苦”,好幾次在片場混時間,甚至放鴿子。 後來,他在那部劇中的動作戲,基本都是由特效+特技演員完成的。 ”
像態度嚴肅、有舞蹈功能的劉亦菲,後來拍了很多武俠戲,聽說她後來也去了武術學校學習舞蹈演員,這在圈子裡很難找到。 郭麗分享道。
雖然大部分人都在吐槽,但郭立也表示,對當前市場從業者對生產的態度比往年更加認真表示認可。
就像《06版的《射鵰英雄傳》一樣,用五大夜只拍乙個小龍女出現的鏡頭,還是比較罕見的。
新武俠在及時更新上一批武俠劇遺留問題的同時,也需要從更有力、更輕鬆的角度向更高的標準邁進。
或許現在說武俠劇賽道已經完全恢復還為時過早。 但面對這批有進步的武俠劇新人,武俠劇至少恢復了一點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