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7日報道,普京在“俄羅斯在呼喚”論壇上表示,俄羅斯願意與中國在各個領域不受任何限制地合作,包括軍事技術領域。 普京的表態引發了網友們的無限遐想:俄羅斯準備好把“箱底”的寶藏賣給中國了嗎?
普京出席“俄羅斯在呼喚”論壇。
事實上,普京已經間接回答了這個問題,稱中俄軍事合作正在擺脫“傳統的買賣關係”,“我們正在考慮技術”。 那麼,中國和俄羅斯最有可能在哪些軍事技術方面進行合作呢?
既然是合作,就必須以彼此的優勢和優勢互補為基礎,而不是單方面的技術轉讓。 我們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最有可能一起做這件事洲際彈道飛彈預警系統。
洲際飛彈的速度很快,從發射到命中,最多半個小時,預警時間極短,最好的辦法是用紅外預警衛星盯著天空,飛彈一發射,尾焰就能探測到。 俄羅斯擁有5顆“永久凍土”紅外預警衛星,基本能夠覆蓋北美大陸,但衛星上的高精度紅外探測器和可見光電視攝像機依賴進口。 由於俄烏衝突的爆發,俄羅斯一直無法從西方獲得這些裝置,如果這些衛星在未來達到使用壽命,俄羅斯將失去洲際彈道飛彈預警能力。 而且中國的電子工業發達,俄羅斯可以從我們這裡購買類似的裝置。
洲際彈道飛彈預警。
要探測洲際飛彈,除了用衛星盯著天空外,還可以使用陸基雷達,但陸基雷達的探測距離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 由於美國通過北極和西伯利亞向中國發射陸基洲際飛彈,如果想及早發現,最好在西伯利亞建造預警雷達。 此前,俄羅斯曾表示願意幫助中國建設飛彈預警系統,但考慮到在俄羅斯領土上建設中國雷達站的敏感性,俄中兩國很可能會共享“沃羅涅日”戰略預警雷達的探測資料。
“沃羅涅日”雷達最大探測距離超過6000公里,可對彈道飛彈、高超音速**、巡航飛彈、衛星等各種目標進行實時跟蹤和精確定位。 如果俄羅斯與中國分享該雷達的探測資訊,將大大增強中國在北極方向的戰略預警能力。
與戰略預警合作相比,中俄在其他軍事領域的合作存在一些不對等優勢,如雙方導航系統一體化,由於GLONASS系統衛星數量少、精度低、關鍵部件依賴進口等原因,俄羅斯對北斗的依賴程度更高。 當然,俄羅斯也可以購買中國的先進部件來製造自己的導航衛星,但問題是,乙個覆蓋全球的導航系統需要花費鉅額資金,如果不能像GPS、北斗那樣廣泛用於民用,成本是分擔的,而且是用俄羅斯的財力, 它不受支援。
Su-57的雷達依賴於進口的T R元件。
至於軍工電子領域的合作,鑑於俄方電子產業基礎落後,可能僅限於來自中國的零部件。 例如,有源相控陣雷達所需的 T R 分量。 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T.r元件,俄羅斯現在生產不出來,沒有它,所有俄羅斯戰鬥機和**只能使用無源相控陣雷達。 戰機是俄羅斯最賺錢的**,如果未來俄戰機只能使用落後的無源相控陣雷達,那麼就算是伊朗、阿爾及利亞等鐵桿使用者也很難保住。 另乙個例子是先進的熱像儀,俄羅斯也依賴進口,這嚴重影響了俄羅斯坦克的出口。 最新的氮化鎵T-r元件和先進的紅外熱像儀在中國早已大規模使用,俄羅斯要想保住軍工市場,只能求助於中國。
當然,鑑於半導體產業對軍工的極端重要性,俄羅斯可能不僅僅滿足於進口元器件,但無論是T R元器件還是熱像儀,都是整個電子產業整個產業鏈的結晶,如果俄羅斯想要掌握全套技術, 恐怕中國會反向出口到俄羅斯,在21世紀搞“156專案”。俄羅斯將拿什麼來交換?恐怕一定是核潛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