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網友曾經給我留言:
你怎麼看待“一頭牛、兩愛、三麥四陽”?在這裡,我想解釋一下,“一頭牛,兩份愛,三麥四陽”是網路上流傳的物理學家排名。這個排名可靠嗎?
牛:牛頓。 愛: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麥克風:麥克斯韋。
楊:楊振寧。
對此,我的回答是:
對科學家進行排名都是個笑話,就當笑話看吧。 每個科學家對研究的側重點都不同,要靠運氣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根本沒有排名之分。
如果你認為你可以排名,你認識的科學家太少了,你真的知道的科學家太少了。
於是,網友又問道:
既然你無法脫離隊伍,你為什麼要用麥克斯韋作為你的頭像呢?老實說,我真的在為選擇頭像而苦苦掙扎了一段時間。
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做科普,尤其是科普。
既然我想做科普,尤其是物理科普,那麼我用物理學家作為我的化身應該是很合理的吧?
然而,物理學家太多了,選擇誰作為化身,這確實是乙個問題。
最初的“候選人”有八人,他們是:
達文西。 牛頓。
哈密爾頓。 麥克斯韋。
普 朗 克。 愛因斯坦。
狄拉克。 普里高津。
以上八人的順序是根據他們的出生年份。
我還是想強調的是,我之所以選擇他們這八個,只是因為他們的經歷讓我感動了很多,而不是為了做排名。
李奧納多·達·芬奇
很多人只知道他是畫家,但其實達文西是、......建築, 雕塑, 解剖學, 數學, 力學這個領域是如此有成就,以至於有些人認為他是乙個穿越者。
我小時候最崇拜的人是李奧納多·達·芬奇。 而且我小時候也有一些畫畫天賦,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達文西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感情。
然而,我真正考慮使用萊昂納多·達·芬奇作為我的頭像的原因是:
許多年前,一部關於達文西的紀錄片說,達文西會隨身攜帶乙個小筆記本,以便及時記錄他的靈感。
那部紀錄片的內容或許不是真的,但當時我認真對待了,我開始模仿達文西,開始記錄下我的每乙個靈感、感受、願景、......及時
委婉地說(不是很大),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至於我在主頁上的簡介開頭寫道:及時儲存記錄
牛頓
毋庸置疑,牛頓的成就是真實的,但我真正考慮使用牛頓作為化身的原因之一是:
許多年前,一部關於牛頓的紀錄片說,牛頓在劍橋大學讀書時,發現劍橋大學是乙個***的地方。 牛頓不屑於與其他學生一起跌倒,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學習中。
當我在大學時,當我回想起那部紀錄片的描述時,我感到同理心。
此外,牛頓痴迷於煉金術、神學或傾向於神秘學和形上學的東西。 碰巧我也喜歡神秘和形上學的東西。
這就是為什麼我正在考慮使用牛頓作為我的化身。
威廉·漢密爾頓
事實上,經典力學的真正大師應該是哈密頓量。 甚至可以說,物理學的“大統一理論”就是哈密頓提出的。
因為漢密爾頓提出:最小行動原則
所有物理理論都可以看作是“最小作用原理”(包括廣義相對論和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具體應用。
哈密頓人自己建立了哈密頓力學,統一了經典力學和幾何光學。 德布羅意、薛丁格等人也在哈密頓力學的影響下,提出了波動力學,並進一步發展為量子力學。
可以說,他那個時代的哈密頓為一百多年後出現的量子力學奠定了基礎。 直到今天,現代物理學還沒有脫離哈密頓建立的體系。
我考慮使用漢密爾頓作為我的化身,完全是因為漢密爾頓已經實現了“連線過去和未來”,幾乎連線了整個物理學史。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
由於這是我最終確定的頭像,我決定把詳細的介紹放在最後,在這裡只提乙個不太重要的因素。
麥克斯韋最著名的成就可能是麥克斯韋方程組,它統一了電、磁和光。 也可以說是揭開了光的神秘面紗。
如果要選乙個物理學家來代表光,應該沒有異議,那肯定是麥克斯韋。
光在英語中可以表示為光,這個詞也有照亮的意思,明亮。 碰巧我的名字有這個意思。
所以,我會考慮使用麥克斯韋作為化身。
馬普
量子之父,我不需要太多介紹。 我考慮使用蒲朗克作為我的化身只有乙個原因:
當蒲朗克決定學習物理時,他的老師對他說:“物理學現在已經很完美了,很難做出新的成果,你確定要學物理嗎?
蒲朗克回答說:我不是為了新的結果,我只是想學習它。
這個答案,在所有物理學家的名言中,最讓我感動。 我們大多數人真的做不了任何新的事情,我認為,蒲朗克的回答是每個研究物理學(和其他學科)的人都必須具備的心態。
當我第一次學習物理時,我不就是想了解它嗎?
愛因斯坦
我不需要過多介紹他,但愛因斯坦真正的偉大應該是:對稱性的概念
愛因斯坦將對稱性的思想引入物理學,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他自己的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直接是時空旋轉對稱性的必然要求)。
對稱性的概念,可與最小作用原理相媲美,在今天的物理學中仍然佔主導地位。 即使是牢不可破的能量守恆定律也只是對稱性思想的具體應用。
此外,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相對論的意義》的開頭寫道:
所有科學,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心理學科學,其目的都是協調我們彼此的經驗,並將它們帶入乙個邏輯系統。這與我對“認知模型”的理解不謀而合,所以我會考慮使用愛因斯坦作為我的化身。
保羅·狄拉克
完善量子力學,統一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建立量子場論。
狄拉克的貢獻太多了,而且都太令人震驚了。 但是,我考慮使用Dirac作為頭像的原因是:
狄拉克時間:由於狄拉克的沉默寡言,他的同事們將他的話之間的時間稱為狄拉克時間。
碰巧的是,我上學的時候,也不喜歡說話,這導致我的很多同學都認為我有自閉症。
所以,我會考慮使用狄拉克作為我的化身。
伊利亞·普里高津
很多讀者可能不認識他,但普里高津最大的貢獻是:耗散結構理論
簡單來說,耗散結構理論專門研究複雜系統,包括細胞、有機、人口、經濟、社會、軍事、天氣、......
他甚至可以解釋生命的起源(生命是一種耗散結構),真正研究時間的不可逆性。
最初的物理學側重於“還原”,普里高津側重於“整合”。 耗散結構理論可以看作是物理學史上最大的革命,讓物理學真正滲透到世界上的一切。
所以,我會考慮使用普里高津作為化身。
最終的結果是,麥克斯韋。
主要是因為麥克斯韋實現了“連線過去和未來”,幾乎連線了整個物理學史。 經過深思熟慮,我想選擇能夠接觸到盡可能多的物理學分支的人。
雖然哈密頓量也依靠最小行動原理來實現“連線前者與下者”,但麥克斯韋的“連線前者與下者”更為全面,主要得益於以下因素:
麥克斯韋提出了“麥克斯韋惡魔”,可以看作是耗散結構的雛形。 此外,麥克斯韋對土星環和調控器的分析為控制論奠定了基礎,控制論與現代複雜性科學的關係更為密切。
19世紀物理學的“兩朵烏雲”分別導致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 巧合的是,“兩朵烏雲”,一朵來自麥克斯韋方程組,另一朵來自能量分定理,是麥克斯韋的結果。
20世紀物理學有三大成就:相對論、量子力學和規範場論。 無獨有偶,規範場論也是從麥克斯韋方程組推導出來的,這確實可以看作是“萬事通”。
麥克斯韋建立了卡文迪許實驗室,該實驗室既是理論上的,也是實驗性的。 卡文迪許實驗室也與本世紀的許多發現密切相關。
麥克斯韋是哈密頓量的學生,並繼承了哈密頓量的思想。 哈密頓量是經典力學的大師,相當於麥克斯韋通過哈密頓量與經典力學的聯絡。
麥克斯韋從“自然的機械觀”的角度來定義物理學。
我只能說麥克斯韋跨越了太多的領域。
我不知道如果每個人都使用科學家作為他們的化身,他們會選擇誰?
本文原作者為:Cognitive Model。
未經原作者授權,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