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新聞網12月13日** 據日本《每日新聞》11月26日報道**,很多老年人都會做黑白夢為什麼我已故的丈夫沒有出現在夢中?為什麼有些人經常做夢,而有些人很少做夢?在這裡,我們邀請了夢專家、日本東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松田英子為我們解開與夢有關的謎團。
避免記憶混亂。
記者問:有些人能清楚地記得自己的夢境,也有人說“幾乎不做夢”。
松田回答說:不是我不做夢,我只是不記得了。 除了受傷或腫瘤導致的腦損傷外,大多數人每晚都會做 3 到 5 個夢。
如果你在實驗中觀察人們是如何睡覺的,你會發現,即使是那些自稱“不做夢”的人,也會通過不斷翻白眼來知道自己在“做夢”。 當你叫醒他們時,他們會想起夢中的場景,很多人會驚訝地說:“我真的在做夢。 ”
容易記住夢境的人,一般都是容易憂慮、有焦慮傾向的人。 相反,記不住夢境的人通常情緒穩定,應對壓力的能力很強。
問:當你移動眼睛時,你通常是在做夢。
答:是的。 當乙個人睡覺時,他們通常每 90 分鐘到 120 分鐘重複一次兩種睡眠交替的睡眠週期。 一種是“非快速眼動睡眠”,由淺睡眠到深度睡眠的幾個階段組成,另一種是“快速眼動睡眠”,其中大腦幾乎清醒,但身體處於深度休息狀態。 眼球運動是快速眼動睡眠的特徵,做夢主要發生在這種睡眠期間。
美國睡眠學家艾倫·霍布森(Alan Hobson)等人認為,在快速眼動睡眠中,腦幹的“腦橋區”發出訊號以啟用感覺、情緒和記憶的迴路。 他們推測,負責思考的前額葉皮層會總結啟用的迴路在沒有足夠活動的情況下產生的印象,從而形成夢境。
深度睡眠階段的非快速眼動睡眠如果只是為了消除大腦的疲勞就足夠了,但通過快速眼動睡眠做夢是為了整理過去的資訊,為未來做準備。
如果說大腦是“記憶圖書館”,那麼夢就像圖書管理員一樣。 它將重複的記憶放在同乙個架子上,而較少使用的記憶則放在堆疊的最內層。 在睡眠中對沒有來自外部的新資訊進入的地方進行分類,以避免記憶混亂。
為什麼會有“黑白之夢”。
問: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夢想會有所不同嗎?我覺得我小時候的夢想比現在更光明。
答:的確,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經常夢見鮮豔的色彩。 隨著年齡的增長,夢想變得不那麼明亮,顏色和輪廓變得模糊。 其原因尚不清楚。
也有老年人說,他們經常做黑白而不是彩色的夢。 雖然病因不明,但可能與年齡的增加和夢的顏色褪色有關。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他們小時候受到觀看黑白電視和電影的影響。
問:夢的內容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嗎?
答:我經常聽到退休人員說,“我開始做積極和快樂的夢了。 “也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從工作、撫養孩子和抵押貸款中解脫出來。
許多人夢想與家人、朋友或小時候一起旅行。 噩夢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有一種理論認為,年輕人經常做噩夢,這可能是為了應對未來的危機,在夢中排練,以便在關鍵時刻運用他們的知識、技能和策略來應對它們。 尤其是孩子,克服壓力的經驗較少,應對危機的能力也較差,因此即使發生了瑣碎的事情,他們也會感到焦慮,容易做噩夢。
問: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夢中死人的出現?
答:關於死亡的夢在全世界都很普遍,我認為沒有什麼可害怕的。 認為死者還活著是乙個夢,而這個夢往往是乙個好夢。
夢中會有“至尊體驗”
問:我聽說有些人的夢被稱為無上體驗,充滿了情感。
答: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是披頭四樂隊的成員,他寫了著名的歌曲“昨天”,據說他在夢中捕捉到了這段旋律。 當然,這並不是他在睡夢中從零開始創作的,而是他之前聽到的優美旋律在他的夢中奇妙地混合在一起,這首著名的歌曲奇蹟般地誕生了。 因為這首歌太好聽了,就連他自己也一度誤以為是“以前創作的一首歌”。
問:正是因為我在現實世界中有很多感人的經歷,所以我在夢中擁有了至高無上的體驗。
答:是的。 繪畫、食物等也是如此。 如果你想有乙個好夢,你需要在你喜歡的領域擴充套件你的知識,接觸美好的事物,磨練你的感性。 然而,如果你沒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感受,那麼難得的至尊體驗最終會像一場偉大的夢一樣結束。 至於保羅·麥卡特尼,他能夠將夢幻般的旋律變成現實世界的作品,因為他出色的表現力。 (劉潔秋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