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雄司馬懿懂得隱忍,天下終究是屬於司馬家的,就算違背了“羅水盟”,他依然是人生的贏家。
李靜,吳淼十大哲士之一,唐朝大將,忠於唐朝,是托塔天王的原型。
司馬懿和李靜這兩個時代的人物,有著不同的歷史評價。 那麼,李世民為什麼要把它們放在一起呢?
李世民擔心74歲的老將李京會變成司馬懿,讓他參加遠征遼東,儘管李京已經年老奄奄一息。
645年,李世民決定教訓高句麗,隋皋煬帝三次遠征遼東後,第四次派出大軍進軍高句麗。
臨走前,李世民去看望躺在病床上的李靜,向他詢問了作戰計畫。
關於李世民與李京的對話,《舊唐書》和《隋唐嘉華》的記載是有區別的。 翻譯如下。
《舊唐書》是這麼說的。
李世民:大唐半個天下,都是你贏的。 南、西、北都由李靜負責。 現在,只剩下東方的高句麗了,順便可以打下來。
李靜:我什麼本事都沒有,都是皇帝的恩典,我們只是被玷汙了。 現在,我身體不好,我願意隨軍出征,希望皇帝給我乙個機會。
李世民很感激,但李靜身體不好,隨時可能西行,於是拒絕了,讓他好好休息。
《舊唐書》提到了李靜和李世民的對話,但沒有提到“司馬懿”。 然而,《隋唐故事》卻提到並描述了這一過程。
隋和唐家華的記載是這樣說的。
李世民準備遠征高句麗,派人請李京商討軍務。
使者回來說:李京快死了,不能來了。
李世民:我知道,我明天會親自去拜訪你。
來到李靜家,李世民和李靜聊起了家庭生活,立刻進入了話題。
李靖:我這個老骨頭,也想跟著陛下出征,但擔心中途會倒霉,影響皇帝和士氣。
李世民:沒關係,司馬懿已經七十多歲了,對曹偉立下了功勳,你也可以。
公元249年,七十歲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亂,殺了曹爽一族,為後人篡權奠定了基礎。
在高平玲換人之前,司馬懿也是“奄奄一息”的,經常口吐白沫,迷惑曹爽,裝出一副擅長功夫的樣子。
李世民說這話的時候,李京很害怕,只能答應隨軍出門,安撫皇帝。
到了河南,李靜的病情惡化,不能再走路了,李世民就答應讓他留下來。
石載:“皇帝撫摸著他的後背說:勉強,司馬鐘不老不病,卻能提公升自己,建立魏家。 景磕頭說:老臣,請你照顧好你的病。 到香洲,病人進不去。 ”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老唐書》和《隋唐家華》的記載存在差異,誰更準確?
《舊唐書》是官方史料,《隋唐書》是文人的筆記。 從史料性質來看,《舊唐書》無疑更具權威性,但事實並非如此。
《隋唐故事》是唐代文人的筆記,史料也比較可靠。 因為,《老唐書》和《資治通鑑》的很多內容都出自這本書。
《舊唐書》中沒有寫“李靜與司馬懿”,不代表沒有這回事。 官方史料有時會被“選擇性遺忘”,以保持皇帝的面子。
撇開兩份檔案之間的爭議不談,我們從事實入手,結合當時的特殊背景,李世民很有可能會用司馬懿的故事來考驗李靜。
1.李靜的精力和特殊經歷,李世民嫉妒。
李京,唐朝名將,是韓寶虎的侄子。 起初,李京並不支援唐朝,而是反抗。
李元晉陽舉兵,李京想去江南通知隋陽帝,卻被活捉了。 李淵想處死他,但李世民求饒,他逃脫了。
後來,李世民征服北方,李靖征服南方,唐朝完成統一。
公元626年,玄武門大變時,李靜沒有說清楚,李世民有些不自在。
630年,李靖攻打銀山,活捉了頡禮汗,洗刷了李世民的“衛水恥辱”。
在這場戰鬥中,李世民心中百感交集。 俘虜了頡利汗,李世民非常高興; 李靜不服從命令,打架,無視李世民的意志,這也讓他不滿。
在銀山之戰中,李世民沒有賞賜李靜,畢竟他臉上掛不住臉。 李靜也有興趣,交出軍權,回家退休。
635年,吐谷渾掠奪邊疆,李靖率領15萬大軍分攻,搗毀吐谷渾。 此後,李京再也沒有帶兵,隱居在家。
李京的戰鬥作風是剛勁而堅決的,他善於俘虜戰士,他的軍事素質比李世民強,他也容易進行反擊戰。
後來,李世民遠征高句麗受挫,回來問李靜為什麼。 李京直言不諱道:“皇帝問李道宗就知道了。 ”
李道宗建議李世民趕往平壤,不要殺安城。 李世民不聽,結果卻缺糧缺草,唐軍受挫,他只好教課。
李靜能打仗,在軍中威望很高,李世民怎麼能不怕呢? 一旦他的東征受挫,李靜雪習楊玄幹反叛,豈不是背靠背的敵人。
雖然李靜說自己快要死了,但李世民無法保證自己是否像司馬懿一樣,突然滿血復活,自視曹爽。
李世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643年,太子李承謙叛亂,被李世民俘虜,被廢黜為妃。
在參與李承乾叛亂的人中,有乙個特別的人:李靜的長子李德堅。 他兒子加入了李承謙的小組,李靜難道什麼都不知道嗎?
李靜是個什麼師傅,他怎麼可能不注意到。 不過,這是唐朝的家事,我年紀大了,懶得管那麼多。
當年玄武門變迭後的李京也是一樣,否則靈炎閣的二十四位功臣的排名,也不會排在魏赤公之後。
第二,李世民並不真正相信英雄。
說到皇帝和英雄的關係,很多人都會以李世民為例:善待英雄,不殺他們,這是自信的表現。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不,李世民善待英雄是對的,但他並不真的認為自己應該這樣做或這樣做。
李世民沒有殺英雄,不是因為他不想殺人,而是因為他實在殺不了他們。 隋唐氏族還很強大,皇權沒有達到明清時期的水平。
隋溫帝、隋陽帝、李淵,有沒有人大規模弒殺英雄的記載? 殺戮英雄只是乙個個體,與群體無關。
李世民當皇帝,靠著玄武門的變遷,殺了李建成、李元濟和他們的十幾個兒子。
李世民篡奪權力,奪取皇位,李淵只能“讓步”。 李世民對父親不夠忠心孝順,心疼哥哥,怎能不擔心別人會效法他。
齊王李佑和太子李建成,兩個兒子都學會了習自己的“造反”,李世民也嘗到了甜頭。 而且,他最愛的兒子李泰說:我當了皇帝,傳給弟弟李志,殺了自己的兒子。
李泰這麼直白的說,李世民冷冷的:誰能靠譜? 在寶座面前,一切似乎都一文不值。
晚年,李世民非常多疑,不信任身邊的人。 魏徵病逝,李世民哭得很厲害。
李承乾造反後,李世民惱怒衛徵不教育太子,親自推開了魏徵的墓碑。 魏徵是一面鏡子,真正體現了李世民的精髓。
李君賢,綽號“五娘子”,李世民受“武代唐”影響很大。 酒桌上,李世民得知“五夫人”一事,心裡很不高興,這也是李俊賢被處死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與英雄們和睦相處,只要他們不能威脅到唐朝,否則他們也可以這樣做。
公元645年,李世民東下高句麗時,體質已不如從前。 此時留在京城的李志太弱了,李世民自然不為英雄們操心。
魏赤公,他從魏水盟開始就沒有打過仗,雖然只有41歲。 不過,李世民遠征遼東,魏赤公也不得不跟在後面,雖然他根本沒有上戰場,但不得不隨身攜帶。
五淼十大哲人之一的李輯,也是很能幹的。 李世民死前,被降到別的地方,李志繼位後再把他叫回來。
從這個角度看,就不難理解,李世民出征遼東時,是讓李靜隨軍出征,擔心他會變成司馬懿。
李世民和李靜都於649年病逝,李靜走在前面,相隔十天左右,李靜去世,享年79歲,李世民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