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高新區運河村黨總支牢牢把握“學習思想、強化黨性、講實踐、再建新”的總要求,堅持黨建引領“清風秀村”建設,把群眾的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努力辦利民生、暖民心事、辦符合民意事宜的事,以為民辦事的“溫度”,拓寬主題教育的“深度”。
美麗的環境,蜿蜒的小徑,優雅的涼亭......走進“運河紅廊”,人們或駐足瀏覽紅色氛圍,或沿著步道悠閒漫步,或成群結隊地坐在亭子裡欣賞美景,暢談家常事,一派喜事。
近日,“運河紅廊”優化公升級工程接近尾聲,經過綠化設計和景觀改善,綠景新空間為社群營造了一幅和諧溫馨的畫面,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每天來回走動,看著花草,心情變得愜意和快樂。 住在橫井小區的潘阿姨,說起家門前的紅色走廊,連連豎起大拇指。 現場另一位村民說:“這裡原來的環境不好,但改造後,比以前好多了!無論男女老少,他們都喜歡經常來這裡四處走走,坐下來。 ”
這片綠地總面積約1200平方公尺,位於高新區橫井社群,周圍環繞著運河村村民和喬灣居民區居民。 兩個月前,它是人們抱怨的物件。 高新區運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沈連泉多次帶隊開展專題調研,以教育主題“建言獻策”為契機,聽取民意。 村民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照明不足,存在安全隱患;二是步道通行不暢,實用性不高;三是環境質量差,綠化雜亂無章,部分樹木枯死,垃圾和動物糞便影響人居環境。
村黨支部在改造方案設計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因地制宜,以運河紅色文化為主基調,突出特色,改造主要包括調整綠化、新建宣傳牆、安裝太陽能燈、增設涼亭、適當布置宣傳氛圍等。 翻新後的綠地充滿生機,公園就在門外,目之所及的風景都很美。 原有的間歇步道開通後便於通行,兩旁綠植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故得名“紅色長廊”。 運河的紅色故事、運河的英雄、農耕文化的展示......紅色走廊既是黨建文化的宣傳陣地,也是群眾幸福生活的大舞台。 將公共服務與紅色基因的傳承相結合,讓村民在休閒健身的同時接受紅色文化的影響,讓紅色教育更貼近現實,更貼近群眾。
綠地中的“聚心亭”,見證了“雙百對”的深厚友誼。 上海玩具進出口管理中心“同樂團”聯合黨支部與運河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學聚,共建促發展”互學互學互訪活動,以“一支一事”教育為主題,參觀考察綠色空間公升級改造。 結合村民的意見和建議,由玩具公司出資,建成“聚心亭”,設定休息座椅,提公升崗位實用功能,讓老百姓“有地方坐”、“願意坐”,更好地感受家的溫馨氛圍。
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在業餘時間談論綠地的快樂變化。 在“紅太陽志願服務隊”開展“清潔美麗村”先鋒行動時,婦女、團等志願者積極參與,越來越多的村民也主動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來。 在整治行動中,基層群眾自治煥發出新的活力。 “紅色走廊”改造專案通過黨建引導、村民自治的模式,有效調動了周邊村莊居民的參與和積極性,點亮了人們生活中的“小幸福”。
下一步,高新區運河村黨總支將繼續深入學習、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做好群眾的“重點小事”, 以矢志不渝的“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永無止境的“服務腳步”和人民至上的“深情”,做乙個有愛心、有心、有心為群眾滿意的人。
通訊員 |朱丹英.
編輯 |姚凱欣(習)。
責任編輯 |劉佳媛, 甘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