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披露了2024年10月地方**債券發行情況及債務餘額。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國地方**債餘額401011億元。 這是地方**債務餘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大關。
全國地方政府債券餘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這確實是乙個值得關注的資料,畢竟它反映了中國地方**債務的規模、結構、風險和影響。 那麼,我們如何解釋這些資料呢?40萬億是多還是少?對於普通人來說,投資於他們的日常生活意味著什麼?
1、現象:地方債務超過40萬億元,這是正確的,但也容易引起誤解
首先,為什麼容易被誤解?因為我國的地方債務分為顯性(即地方債務)和隱性(即城市投資的有息債務)兩大類。 地方債務和地方債務是有區別的,但含義完全不同。
一般來說,顯性債務(地方債)的借款人是地方**,而隱性債務(城投有息債務)的借款人是地方**控股的城投公司,目前這個數字大致在53萬億元左右(7月資料)。當然,城投的有息債務表面上並不是地方**債,但城投公司其實是地方**融資的殼體,現階段地方**也會變相覆蓋城投的有息債務,所以城投的有息債務被視為“隱性地方債”。 至於這次公布的顯性債務,也應該分為一般債務和特殊債務。 **發行債券募集資金後,若投資於非收益性公益專案,此類債券稱為普通債券。 但是,如果您投資於有利可圖的專案,則這種型別的債券稱為特殊債券。
要知道,在2024年之前,新增普通債餘額明顯高於新增專項債餘額。 截至2024年底,普通債券餘額為117萬億,專項債券餘額94萬億。疫情三年來,我國整個經濟遭遇巨大困難,專項債券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方式。 **大量發行專項債券,募集資金集中於市政建設、產業園區、交通運輸等傳統基礎設施領域,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填補總需求缺口,延緩危機爆發。
於是,在疫情的三年中,出現了專項債券的大規模爆發。 從 2019 年 12 月 31 日到 2023 年 6 月 7 日,一般債務餘額從 117 萬億到 147萬億,增加3萬億;特殊債券的餘額為94 萬億到 226萬億,同比增長132萬億。但是,無論是普通債券還是專項債券,到期後也可以再次發行債券“借新還舊”來償還本金,這就是再融資債券。 一般來說,再融資債券是用來借新錢償還舊錢,償還普通債券和專項債券的本金。
那麼,中國每年發行的地方債券中,有多少是新債呢?根據財政部公告,2024年1月至12月,中國共發行地方**債券73676億元,其中“新增地方**債券47566億元”和“再融資債券26110億元”。 在 2022 年發行的 73,676 億美元債券中,只有 64 只56%的人可以真正在推動經濟方面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我國地方債務總額約為903萬億,其中約53筆為隱性地方債,以城投公司為主要借款人0萬億,以地方**為主要借款人,顯性地方債務約401萬億。
隱性債務中,城投公司直接融資形成的城投債金額為137萬億,城鎮投資的其他有息負債(主要是銀行貸款)約為393萬億。 顯性債務中,無現金流收入的無收益公益專案一般債務為15項7萬億,有收益專案現金流收入專項債務為244萬億。2、分析:40萬億地方債是多還是少?存在哪些問題?可以肯定地說,40萬億元的地方債務在哪裡?今年,不是我們明確增加債務的問題,包括打破3%的赤字率,年底再發行1萬億國債,地方政府將開啟債務上限,增加幾萬億元的債券發行量,並將其轉化為槓桿幾個百分點。
我以 2022 年為例,** 債務佔 GDP 的百分比僅為 21在4%左右,確實遠低於日本和美國,這兩個國家都在100%以上。 同時,即使加上地方政府債務佔GDP的29%,也只有504%,相比國際公認的60%警戒線仍有空間。也就是說,再加上我們**板塊信用極高,借貸成本低,利率在3%左右,即使明面債採取發行新債償還舊債的方式,計息速度也較慢,所以開放面債從來都不是問題的關鍵, 即使地方開放式債務超過40萬億,去年的GDP也是121萬億,而今年保守估計5%的增長約為127萬億,而地方開放式槓桿率僅為31槓桿增長率在4%左右,不到3%,非常穩定。 但是,我們地方債券的真正問題是隱性債務,也就是平台債務,一般認為其基本特徵是:數量不透明,債券發行不透明,支出不透明,監管不透明,利率甚至不透明,因為這部分包含在企業部門, 但投資者往往為地方政府的信用而奔波,然後是第一位的信用,結果是創造了大量的高息平台債券(比如8%是很正常的)。
更重要的是,這部分債務的支出對監管不透明,利率極高,而且加息下的滾息速度遠高於美國,而且地方自治性很強,導致結果就是我不喜歡發明面子債, 又喜歡用平台債券融資,比如近幾年的城投土地拍賣,每年增加數萬億的地方**債,再加上存量大、利息高的特點,預計未來財政收入可能不足以支付利息。
事實上,過去三年都是如此,地方**部門債務增速約為歷屆未平倉債務平均增速的三倍,而自2024年以來,地方**部門槓桿率快速上公升,到2024年底,三年內增加了118%,預計今年將加速,區域性**槓桿增幅預計在5%以上。
當然,你可能會認為這些債務會變成多餘的**金融,或者太幼稚了,今年很大程度上是隱性債務公開,但一小部分高息**債務變成低息公開債務,這並不是一件壞事,至於預期的財政政策和福利,可能沒有太多的閒力去做這個事情, 債務是現階段的重中之重。
3、本質:對於普通人的投資,地債的顯性和隱性資料給我們帶來了哪些警示?
我們先來談談結論,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只是不亂買理財產品,很可能會摻雜一些奇怪的不良資產,有的應該吃喝玩樂,很多事情都管不上。
現階段,其實不可能忽視地方債務,也不可能完全“搶走別人的孩子”,各地也在搞專項再融資債券,相當於替代地方隱性債務,也就是把隱性債務做明確。
也就是說,不可能忽視內債,所以我們只能這樣幫助他們慢慢化解,隱債就會慢慢顯露出來,也就是慢慢擺在桌面上談,還不起的慢慢還,利息慢慢延緩, 這幾乎是這樣的。
但是,在金融方面,我國始終把防風險放在首位,各種債務不會讓它們雷霆萬鈞,一般會通過展期、借新還舊、換代等方式解決。
比如官方進行了4950億次逆回購+1.45萬億MLF;上個月到期的MLF規模為8500億元,11月MLF續集淨投資6000億元。 目的是為了保持銀行體系充裕的流動性,因為11月份將開啟增發1萬億元國債,年底前完成。此外,近期各地發行了不少專項再融資債券,也在替代各地隱性債務。基於以上因素,12月我們將繼續保持較較大的淨投資額,繼續轉為債券,金融體系流動性壓力巨大,12月很可能看到降準。
最近信託和私募很多,理財產品越來越不安全,需要小心。 有一些行業不好,壞賬、不良資產被打包成好看的理財產品賣給投資者。 特別是地方政府債券也是如此,其中大部分由銀行購買。
首先,我們要排除各種預期收益率高於10年期國債的理財產品,這些產品的風險會更大。 如果目前乙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在4%以上,那麼本金損失10%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畢竟,理財產品現在不是保本的。 從去年年初開始,就明確表示理財產品是自負盈虧的,可能會虧損。 理財產品去年11月下跌,很多R2風險理財虧損非常猛烈。
為什麼在房地產行業的下行週期中,在地方債券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理財產品不再保障本金,我們也應該思考一下。 房地產債務、地方債務什麼的,這些風險都要轉嫁給投資者,你不會自己選擇,你要抵擋雷電。 包括很多上市公司買的收益率為5%-8%的信託,現在都拿不回錢。
10年期美國國債的當前收益率為27%左右,那麼任何理財方法都差不多是這樣,這是硬性標準,比這個指標高太多,就要做好本金不能退的準備。
反正你根本不需要選擇逆回購、大額存單、幣**等,不用,很多其他的還是需要豐富經驗的,就在這三者中選乙個,最適合新手投資者的。
最後一句話:網上總有人喜歡斷章取義地歪曲中國債務事實,沒有經濟常識跟著哄!
總之,與海外國家相比,我國**部門槓桿率明顯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疫情期間的財政擴張也一直受到克制。 不管是窄口徑還是寬口徑,中國的**債務都比較健康,比發達國家要好很多,這也是為什麼發達國家不敢用**債務抹黑我國的原因,他們知道自己會給自己帶來恥辱。 有些人不看資料,沒有全域性概念,所以別有用心地跟著人去愚弄,這是不對的。
同時,我們也必須知道,事實上,地方債務也會受到年度預算上限的限制,地方政府在土地財政失敗後不得不以隱性債務的形式維持財政和經濟增長,從而帶來了債務危機和資本效率問題。 並催生了一大批低效、低質量的地方國有企業。因此,與其這樣,不如主動將槓桿轉移到自己的頭上,消除隱性債務的風險,在流動性投資中更有針對性地提高資金效率,慢慢化解風險,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穩定向好的局面,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