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和中國打架,南韓造船業現在舒服了,最後把自己滾死了。
最近南韓國家情報院領導層的大規模辭職給尹錫悅帶來了壓力,而南韓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以及來自美國的經濟壓力加劇了尹錫悅的困境。隨著2024年即將結束,南韓業界傳來了更多不利訊息。
據南韓《世界**》報道,南韓造船業連續第三年落後於中國,全年訂單量僅保持世界第二。 南韓對此表現出明顯的不滿,認為這是“南韓連續三次被中國奪走世界第一的位置”。
資料顯示,截至11月底,全球造船航運動態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發布的資料顯示,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全球新船訂單下降21%至修正後總噸3083萬噸。 南韓新訂單同比下降39%至955萬噸修正總噸,而中國僅下降6%至2189萬修正總噸。 在全球造船業整體下滑的背景下,我國造船業逆勢而上。
南韓**和公眾發現很難接受這一結果,並批評**和社會問題,將其歸咎於技術和人力資源的下降。 但事實上,去年7月,南韓造船巨頭大宇造船廠因負債率高企而被迫**LNG業務,預示著南韓造船業的衰落。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南韓自身的戰術問題和對外部環境缺乏抵抗力。
在戰略問題上,南韓在造船領域對中國的態度過於囂張,認為可以憑藉其資金、市場和技術優勢壓制中國造船業的發展。 因此,南韓選擇了內捲競爭,與中國進行了一場**戰爭。 但與此同時,中國在這十年中逐步增加了軍事訂單和技術改造,其內卷競爭的影響有限。
造船業周期長,相關費用大部分由船廠承擔或通過貸款解決。 從2024年到2024年,南韓造船業特別容易受到全球經濟挑戰(如中美戰爭、俄烏衝突、美國國內通脹)的影響。 特別是在美元貸款的背景下,美國接連加息加劇了南韓造船業的資金壓力,而中國則通過降息緩解了壓力。
這種內部和外部困境的結合使南韓造船業陷入了深刻的危機。 儘管南韓試圖通過內卷競爭獲得市場優勢,但由於自身的戰略問題和對外部環境的脆弱反應,最終遭受了重大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