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 雍正送給年千瑤的佛珠,寓意深遠
年千瑤的死,也是整部劇中非常震撼的一幕。
年千瑤是雍正手下的大臣,雍正逝世的年千瑤在歷史上一直備受爭議。
有人說,念千瑤威力極強,難以駕馭;也有人說,雍正殺了驢,毀了橋。
而二月河對這段歷史也有自己的看法,雍正殺人是有原因的,年千瑤慘死,不管是國王還是臣子,他們彼此之間有著真誠的信任,都希望對方付出代價,最後都走到了死亡的地步, 而且沒有真正的贏家。
年千瑤死前的生活十分艱難,他髒兮兮的,鬍子花白,頭髮很久沒有刮過了。
而他依舊穿著雍正送給他的黃色背心,大搖大擺地穿梭在城中,官吏百姓們還跪在他面前。
在清朝的祖傳制度下,皇帝對功勳突出的大臣給予黃背心,主要是為了贏得民心。
為了表達對皇帝的感激之情,朝臣們只允許在正式場合或節日穿黃色背心,通常被安置在宮殿裡。
年千瑤穿著黃色背心護脖子,再次激怒了雍正,最終導致了他的死亡。
李維奉命前來,帶著念千瑤去崔兒跑飯。
此刻,年傑雖然穿著黃色背心,但只能在泥濘的地面上和牧羊人下棋打發時間。
李偉一直對念千瑤之前的所作所為非常生氣,但看到原本為四爺而戰的戰友們,在一起如此絕望,離死亡越來越近,心裡卻不舒服。
臨死前,年千瑤把當時向雍正索要的佛珠扔給了李偉,讓他回雍正。
念千瑤死後,他才意識到雍正只是把他捧在手心裡,以為雍正已經不是他心中原來的雍正了,只要有這份君臣之間的友情,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
但他錯了,他甚至以為皇帝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這個臣子,就算年千瑤不背叛他的心,他也會犯大錯。
就像當年康熙偏袒太子一樣,年千瑤走到這一步,不就是雍正的不道德寬容在鬧事嗎?
江夏城,念千瑤的刀下有多少魂魄,四爺只是淡淡的回答"你殺得太多了"。
雍正登基後,並沒有嚴厲懲罰念千瑤,也沒有除掉念千瑤,他自然認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
在年千瑤看來,殺了孫嘉誠算不了什麼,怎麼能和江夏屠相提並論?
康熙發現百官行後,年乾堯被提拔為陝西和甘肅都督。
臨走前,年千瑤向四爺辭職,向雍正要了兩樣東西:一是犯了罪被綁在樹上的李維和翠兒,二是四爺手中的佛珠。
在清朝,國王有將佛珠送給大臣的習俗,以表示感激和期待。
年千瑤想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雍正的服從和忠誠,二來贏得雍正的偶像和認可。
所以,念千瑤向雍正要佛珠,不是因為他對佛教感興趣,而是因為他看到雍正有這件私人物品,就想問問雍正。
雍正讓念千瑤去寺院打坐,見念千瑤來求佛珠,就問他是否證悟了佛法。
年千瑤說,雍正是天下佛,是最好的神。
雍正朝他笑了笑,卻沒有說自己錯了,只是告訴他要永遠記住,不能濫殺無辜。
當然,年千瑤並沒有參加佛教,他只想著在寺廟裡拍拍屁股就走了。
從這套佛珠中,我們可以看出四爺對佛教的理解和態度。
年千瑤要馬尾巴上的佛珠,後來檀花劉墨林也說了類似的話,他告訴釋迦牟尼和觀音菩薩,他不拜這種過去的佛,只拜現在的雍正佛。
雍正嘲笑他傲慢地討論佛教,並告訴他自己對佛教的看法。
雍正從未拜過泥臺,但他心裡卻拜佛。
他從不向佛陀尋求出路,而只是在禪修中反思自己,質疑自己,思考自己的出路。
康熙對佛學有很深的了解,歷朝諸侯登基亂時,整天閉門學佛,四爺手中的念珠漸漸進入了康熙的視野。
而禪修佛陀的雍正,從未真正追求過生命的超越,他拜佛時從容不迫,走皇帝之路,正確選擇個人、家庭、國家大事,竭盡全力不戰而屈人之兵地出現在舞台上,這顆佛珠是四代大師的心願。
演出前,十三師兄在晚上審問蕭國興,八大哥透露太子憤憤不平,來到四爺府與四爺閒聊,四爺忙於佛事,連看都沒看他一眼,而是平靜的說,這件事情不能怪八哥的老爺子。
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四爺心裡已經有辦法對付了。
四爺和十三師兄關係深厚,早就想奪取皇位,但還是瞞著十三爺,首先十三爺野心勃勃。
四爺城的深邃,手段的威力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吳先生後來警告十三爺避開鐵帽王的原因。
年千瑤日復一日地帶領四爺彈琴弦,卻始終沒有學會四爺的耐心和克制,也沒能得到雍正的全心信任。
佛與珠在劇中反覆出現,遙遙相呼應,深埋的絲線,所謂草蛇灰線,千里搶奪的衝動一模一樣。
而且每次的情況都非常複雜,難以把握。
雍正平靜放鬆,手捧念珠的形象深深扎根於人們的心中,但他從未在心中念誦過經文,只有"自找麻煩"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