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魏習 見習記者王雪兒、石習生、梁紫、陳思甜。
從昌平線西土城方向開出的列車在西二旗止。 攝影:習 Liang Zi。
對於在西兒旗工作的人來說,12月14日是乙個難忘的雪夜。 11日以來,北京市氣象局陸續發布大雪預警。
18時57分,兩列火車在昌平地鐵西二旗至生命科學園上行段相撞。 據北京市交通委初步調查,事故原因是雪地中的履帶打滑導致前車訊號下降,緊急制動停止。 事故發生後,515人被送往醫院檢查,其中102人骨折,無人死亡。
但那次事故不僅影響了那次地鐵上的乘客,也影響了當晚在西兒齊工作的很多人。 西二旗站關閉後,有人步行3公里到清河站坐地鐵,也有人選擇共享單車,在結冰的路面上騎行。
昌平線西二七到達列車。 攝影:習 Liang Zi。
不同車廂的乘客處於不同的情況。
那天,即將回家的郭寅在西兒旗站換乘昌平線。 如果一切順利,她的丈夫會在沙河站接她,然後一起開車回家。 地鐵執行時間不長,收音機提醒乘客火車必須停下來。 “下雪天開慢點車很正常,”郭音心想。
停了大約兩分鐘後,地鐵就準備開動了,但就在開動的那一刻,郭寅聽到了一聲**聲,所有乘客都跟著氣勢向後倒去,“幾乎是飛出甩出去的力量,就像有什麼東西從上到下砸在火車上一樣。 但馬車上擠滿了人,一群人一起倒下了。 幾縷白煙在空中飄盪,馬車瞬間變黑。
郭茵站在兩連車廂的交界處,等她回過神來,自己的位置距離前面的車廂大約有十五公尺。 站在她附近的一名乘客從車上摔下來,面板受傷。 車廂內也有乘客被力擊中撞到擋板上,玻璃碎了,人也骨折了,扶手和座椅都裂開了。 在漆黑的車廂裡,有人開啟了手機的燈,有人在尋找丟失的手機、藍芽耳機等。
郭寅所在的介面是分界點,事故地鐵一分為二。 車前部的乘客可以感受到巨大的動力,但機艙在短暫的黑暗後恢復了燈光,車身正常。
林游在倒數第二節車廂,她打算在生命科學園站落車,於是走到門邊。事故發生時,她半跪後立即起身,但身邊的幾名乘客相互疊倒,不得不將她的胳膊和腿從其他人身上拉開才能站起來。 有的乘客戴著眼鏡,被眼鏡劃傷,有的眼鏡掉在地上。 車上有人拿來一袋橘子,大家站起來後,發現橘子散落一地。
旁邊有一名男乘客,腿部受傷,輕微暈倒,一名從事醫療護理的乘客過來幫忙檢查他的病情,並喊了幾聲讓他反應過來。 林友和另一位男乘客脫下背包,給他背墊,扶著他靠在地鐵門上,提醒他,“別睡了。 林悠發現,事故發生後,整節車廂都歪了,而她站在歪歪扭扭的最低點。
後來,郭寅朝西兒齊的方向走去,只見最後兩節車廂的一側已經翹曲,偏離了軌道。 “當時,我們擔心二次撞擊會碾過摔倒在鐵軌上的乘客。 ”
在救援人員的指揮下,他們走回了西二旗站。 郭寅還記得,鐵軌又窄又滑,只有乙個人能通過。 她的胳膊和腿上都有瘀傷,但此刻,專心致志地走在她面前的道路上是正確的。
雪還在下,大家都低著頭走著。 郭茵偶爾抬起頭,看到和她走錯方向的地鐵工作人員,冒著風雪趕往現場。
事發第二天下午三點半,西二旗地鐵站A出口。 人很少,偶爾一陣風把棚頂上的雪吹下來,灑上一片補丁。 攝影:習 Liang Zi。
許多人被困在西兒奇。
當他到達西兒齊站時,林游已經在鐵軌上走了大約40分鐘。 她第一次看到了地鐵的內部運作,電線密密麻麻。 工作人員看到傷者被直接拉上救護車,情況較好的乘客自行步行到西二旗站。 西兒旗附近到處都是救護車和警車。
林友出站後,打車不上,心裡橫著,想著花130塊錢坐豪車,“我這輩子第一次看到豪車的按鈕,我就是這樣,還是沒打。 ”
她找到了一輛共享單車,準備騎車回家——這是她小時候在內蒙古下雪天騎車的必備技能,她說,在這種天氣下騎車的訣竅是選擇一條沒有被碾過且積雪鬆散的路。 她花了十多分鐘才騎車到清河地鐵站。 在雪地上走了40多分鐘,騎了10多分鐘後,她的頭髮已經濕透了,凍成了冰棍。
地鐵事故發生後,西二旗至朱莘莊路段封閉。 一名男子每天在昌平西二旗站上車,在西山口落車,地鐵出事後不得不換乘13號線,然後是8號線,然後再回到昌平線,比平時多坐了5站才回家。
西二旗站值班人員表示,這裡的晚高峰時間一般在傍晚1點,很多在西二旗乘坐公交車的乘客都去沙河站落車。 但因為地鐵出事,很多上班族不得不放棄地鐵回家。 還有人說,當他們到達西兒齊站時,他們被告知該路段已經關閉,她認為地鐵公司應該盡快更新資訊,以免其他人空車。
西兒旗的一名大學生習選擇乘坐“公交車後倒車”返回學校。 公交車站裡擠滿了被地鐵拒之門外的通勤者,有人錄下**,有人打電話**。 她聽到最多的對話是說安全,“我剛上車。
擠進這輛巴士,就像暫時進入了乙個安全屋,慢慢拉近了自己和目的地之間的距離。 她回憶道。
一位開私家車上下班的產品經理,通常開20分鐘就到家,但這個下雪的夜晚,他出發時,路面比平時更擁堵,“(周四)路面比週三差,他不得不以的速度走。 汽車打滑警示燈一直響著,他緊緊握住方向盤,防止汽車左右搖晃。 他看到很多人沿途徒步旅行。
同事們在手機上互相更新他們回家的進度。 他和10個人在一起,其中一半人在凌晨到家。
還有一位上班族成功訂到了公司的班車,在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乙個小女孩在路邊騎著一輛共享單車,“騎得很慢,很慢”。 但地面太滑了,小女孩最終摔倒了。 “感覺很冷,不僅僅是天氣,”她說,並補充說,晚上過後,她想暫時逃離西兒齊,但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她別無選擇。
這天晚上,有人試圖“拉貨”回家,也有人用“閃送”讓負責閃送的汽車司機帶他回家,但未必得逞。 還有一位習學生,從計程車軟體裡排隊1000人,一直等到前面只有2個人,最後因為沒有司機接單而不得不取消。
西二旗的一名大學生習當晚決定和同學一起住在附近的酒店,晚上8點30分,便宜的酒店已經客滿,兩人都沒有帶身份證,很多酒店都需要實體身份證才能入住。 後來,她和同學們去派出所辦理臨時身份證,大廳裡大約有20人排隊辦理同樣的業務。
地鐵上部分受傷乘客被送往上地醫院接受治療。 上地醫院公益部回應稱,接到緊急任務後,醫院召集所有外科醫生返回醫院,並臨時調派上級醫院專家,開放常規CT室和急診CT室,醫生加班到次日早上7點,當晚工作人員幾乎將院內所有空閒的椅子都搬到了CT室附近讓受傷的乘客休息。
穿梭車站位於A出口立交橋下,在509站牌處,有工作人員直接上車。 攝影:習 Liang Zi。
形影不離的西二旗。
網際網絡企業快速迭代的步伐也體現在搭載眾多網民上下班的昌平線上。 在西二旗站,經常看到背著背包的年輕人。
在早晚高峰時段,昌平線擠滿了20多歲的年輕人的面孔,有人在談論用**寫ppt。 他們沿著常平線的兩點一線,與生死攸關的網際網絡公司調整節奏。 很多人說,無論發生什麼,第二天都要準時上班。
在地鐵出事的同時,一位產品經理負責App中的乙個bug,他忙到十二點多,走了乙個多小時才回家,第二天,他要和團隊成員一起離線檢視bug,早上八點半就到了工作站。
在地鐵站前清掃道路的環衛工人說,她是第二天凌晨4點30分到達地鐵站的,當時一切都恢復了正常。 便利店店員回憶說,周五早上來買早餐的白領比過去略少,但許多人仍然像往常一樣上班。
由於事故路段關閉,15日上午,許多人不得不繞地鐵去上班。 乙個在直播工作的人,在乙個雪夜步行回家3個小時後,第二天早上坐地鐵去上班,他花了1個小時排隊進站。
15日下午,西二旗地鐵站發布廣播提醒,地鐵A出口外,公交集團安排了西二旗至朱莘莊段的公交接駁。 一名巴士司機顯然不熟悉這項新安排,將巴士停在乙個停靠點,直到指揮官提醒他,他才找到實際的停靠點。
一位受訪者表示,在暴風雪天,通勤保障明顯不足,地鐵事故發生後,上班族的出行選擇也寥寥無幾:公司班車搶不到座位,網上打車打不到,“這不是需要改善的地鐵,而是很多需要改進的地鐵。 ”
2024年頒布的《北京市氣象災害防治條例》第31條規定,發生氣象災害時,可以採取企事業單位停工停課、社會單位錯峰上下班等應急措施。
上海也有類似的、更詳細的規定。 根據《上海市氣象災害防治辦法》,用人單位在發布颱風、暴雨、大雪、結冰路面紅色預警訊號時,應當為在崗人員提供必要的疏散措施因上述災害性天氣導致缺勤的工作人員,不得視為遲到或缺勤;除直接保障本市執行的一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外,其他單位可以採取暫時停產、停工停業等措施。
許多網民都期待在暴風雪警告後在家工作。 在某職場APP上,有網友發聲,“下雪天想待在家裡,真是虛偽,你以為你還是學生嗎?結果幾乎是來自下面的單方面批評。
一位受訪者表示,公司有2萬人,但公司周邊的四條道路都是單車道,每十幾輛車就要堵車,而西兒旗附近的北青路和G6高速公路已經修了將近一年,還有一段路燈不亮的輔助路, 這導致了通勤困難。
他回憶說,公司一般鼓勵員工住得近,在公司三公里範圍內租房有補貼,每月2000元,但業績惡化後,公司只給新員工或者工作三年的員工發放補貼,有的同事搬得離得更遠。 周五凌晨4點,他等待遲來的“在家工作”通知,但他不得不向老闆申請,一些同事選擇繼續在公司工作。
也有人說,在裁員的壓力下,“打工人”幾乎是被動的,只能兩點一線。
為保護受訪者私隱,郭寅、林友、魏均為化名)。
*:中國青年報社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