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鄉一位非常優秀的教育界領袖,乙個在商業和個人修養上都很優秀的人,不幸在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中去世。 讓所有認識他的人嘆息和嘆息。
俗話說“天爺嫉妒人才”。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巧合?無論碰撞雙方的哪輛車,只要遲到一秒鐘,就有可能避免這場災難。 可悲的是,災難降臨了。
單位的支柱,家庭的支柱,瞬間倒塌了。 獨生女的傘沒了,妻子的靠山倒塌了,老人失去了驕傲的兒子,不得不面對白髮男送黑髮男的悲慘境地。 嗚嗚,唉!
對於中年人來說,死者失去了生命,也免除了他在世界上的所有責任和義務,而喪偶者不僅要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還要承擔起贍養老人和撫養孩子的責任。 所以死亡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死亡是每個人的禁忌話題,但也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世界上所有眾生都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痛苦。 人類在死亡面前似乎是多麼無能為力。
*《生死之書》中有乙個關於釋達公尺的故事:釋達公尺有幸在佛陀時代長大。 她的第乙個兒子在大約一歲時去世了。 傷心欲絕的她抱著小屍體跑在街上,遇到人就問有沒有藥能讓兒子甦醒過來。 有些人不理她,有些人嘲笑她,有些人認為她瘋了。 最終,她遇到了一位智者,他告訴她,只有佛陀才能在她身上創造奇蹟。
於是,她走到佛前,把兒子的屍體放在佛前,把整個故事都講了出來。 佛陀懷著無限的慈悲聽著,然後低聲說:“只有一種方法可以**你的痛苦。 去城裡,向任何沒有死去的家庭索要芥菜種子。 ”
喬達公尺很高興,立即動身前往城市。 她對第乙個家庭說:“佛陀讓我從乙個從未死去的家庭中取芥菜籽。 ”
我們家裡很多人都去世了。 那人回答道。 然後她去了第二所房子,得到的答案是:“我們家裡有無數人去世了。 她去了第三個,然後是第四個,......她走遍了整個城市,要芥菜籽。 最後,我終於明白了,佛陀的要求根本無法滿足。
她別無選擇,只能將兒子的屍體抬到墓地作為最後的告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冷靜地面對和接受死亡。 生死攸關,新陳代謝是人間牢不可破的法則。
自古以來,很多人苦心尋找長生不老的秘方,但最終還是逃不掉死亡的命運。
死亡是暴虐的,它會突然到來,沒有絲毫談判和放鬆的餘地。
死亡是殘酷無情的,它不會放過家庭的支柱,老少皆宜,也不會放過青春的青年;它不會放過一代的單苗,也不會放過戀愛中的愛人。
死亡的到來有時很緩慢,會讓病人隱隱約約地呼吸十年或八年,讓他像植物一樣活著;但有時它是如此匆忙,以至於人們在有時間思考之前就死了。
死亡是不可預測的,正因為如此,它往往會給生者帶來很多遺憾。 我和乙個即將死去的人發生了衝突,我沒有和解;本該孝順的孩子,卻在父母面前不盡自己的責任,會給他們帶來無法彌補的遺憾。 因為人生是一輛單程車,永遠沒有機會找回那份遺憾。
死亡是公平的,所有人,無論地位如何,貧富,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 死亡也是不公平的,他可能會給一些人乙個多世紀的生命,或者他可能會把無辜的生命扼殺在搖籃裡。
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因為死去的人已經失去知覺,沒有痛苦。 關於死亡哲學家,有一些非常浪漫的理論,他們說“睡眠只不過是短暫的死亡,而死亡只是長時間的睡眠。 有人說:“死亡是安息之母,她可以緩解疾病和貧困,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害怕她呢?”
其實,真正可怕的是死前的痛苦,以及死後給親人帶來的心理傷害。 對於每個人來說,死亡只能經歷一次,沒有人能說出死亡的真實感受。 但病人臨死前的呻吟、掙扎和痙攣,以及死後帶給親人的悲傷和痛苦,卻是司空見慣的。 正是這些經歷,讓人們對死亡產生了極大的恐懼。
人們害怕死亡的另乙個原因是,沒有人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死,或者他們將如何離開這個世界。
當代著名作家餘光有一句經典名言,“下次路過,世上就沒有我了。 “試想一下,如今的中老年人,誰敢保證50年後還能健康地活下去呢?
生命短暫,生命無常。 我們無力改變生老病死的命運,但我們可以過上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活下去。 今生相識是有緣分的,但來世未必相遇。 與身邊的人和睦相處,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不必為了一點小事而互相傷害,不必為了一點利益而爭鬥。
在你有生之年,善待自己,善待親戚,善待父母,盡職盡責。 回首過去,只要凡事都做到不羞愧、不留遺憾,就算是真實的生活。
人無力操縱生死,但沒必要過分懼怕死亡。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樂觀,適量飲食,有規律的生活,擁有健康的身體。
乙個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只是一段時間而已。 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只有這樣才能從容地面對,努力活出生命的過程,才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