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我心裡總會因為一件小事而劇烈的情緒波動,然後我會覺得別人不尊重我,不重視我。 不斷陷入自我攻擊,覺得自己在這裡或那裡都不好。 因為這些小事,我讓自己陷入了內耗,感覺整個狀態就像一根繃緊的繩子,生氣了,找不到發洩口。 我一生中總覺得自己很不幸,總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發現自己很難和別人相處,陷入了無形的痛苦。
這種心境的惡性迴圈,其實就是過度的“自我中心”。 看來,因為他多疑、敏感,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動機。 一旦你陷入以自我為中心,那麼你就會因為一件小事而發洩,感到憤怒和無能為力,然後自憐自憐落入受害者的思考中,結果是你充滿了負能量氣質,難以被接受,你自己的痛苦感受會更加嚴重,你會繼續惡性發展。
01:持續的高敏感度和情緒化的背後,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傾向。
“以自我為中心”是指乙個人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對事物、情境、任務關係等的判斷和解釋。 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會不自覺地將萬事萬物、每乙個人與自己聯絡在一起,彷彿自己是命運的主角,是宇宙的中心。 很難從其他客觀角度看問題,也很難與他人共情。 這樣的行為會導致主觀思維的擴充套件和自我感受的無限放大。
“以自我為中心”很容易在相處中引起“聚光燈效應”。 “聚光燈效應”是指乙個人主觀的感覺,即他或她正在被他人注意到,就好像聚光燈總是在他身上一樣,因此,他或她會像戴著顯微鏡一樣看待他人的反應。 尤其是當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有自己難以接受的行為時,即使別人不注意,他們也會認為每個人都會注意到他們的行為,這尤其容易造成創傷後遺症。 例如,如果我給某人發了一條訊息,卻沒有得到回覆,我會覺得我說錯了話,我被討厭了。 這種行為會讓她拼命地想要表演和表達自己,總是喜歡胡說八道,很難表達重點。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認為,他們對待事物的方式應該是別人對待事物的方式。 陷入“自我中心”的人,如果處於自我否定狀態,就會認為別人討厭他們,別人不尊重他們。 他們會察覺到自己的負面特徵,並將其替換為他人對他們的態度。 即使別人對自己很好,對朋友有正常的行為,也會解讀為消極的,不會理解和接納自己。 他們有一種典型的投射性外在心態,給自己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擔憂。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會對親近的人特別苛刻。 他們會認為親近的人應該遵守與自己相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尤其是他們所愛的人。 他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對愛人好,愛人也一定對自己好。 你不犯的錯誤是你作為乙個人不會犯的事情,更不用說戀人了。 而當愛人說自己太敏感,想得太多時,他們會無限放大自己的痛苦。 看不到關係積極的一面,不斷挑剔關係中的荊棘,很容易破壞關係。
02:什麼樣的人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
長期缺乏強烈情感投入的人更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我們第乙個也是最重要的長期情感投資。 而當我們的父母能夠捕捉到我們成長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情緒和感受時,我們內心的情緒就能自然而然地流動起來,我們的情緒表現也會越來越穩定。 但是,如果我們的養育者在成長過程中只是身體上的在場,而心理上的空虛,那麼我們被看到和理解的需求就會被無限放大。
而當我們長大成人,當這種內在需求被喚醒時,如果它沒有得到充分的回應,它就會喚起一種隱藏在我們心中的剝奪感和孤獨感。 而且因為在成長過程中被忽視,讓“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比別人有更高的共情能力。 這種高度的同理心帶來的高需求恰好會產生敏感的反饋。 他們越敏感,越容易感到孤獨,越是孤獨,內心世界就越會向內收縮。 人們越是向內收縮,就越需要被看到和接受。
如果迴圈繼續下去,那麼在極限的那一刻,陷入“自我中心”的人只會關注自己的痛苦,只感受到自己的需求。 這時,他們無法看到別人,他們會陷入極端的情緒化。 表現為:整個世界都欠自己很多噪音或冷暴力,拒絕一切形式的交流。 在情人眼中,這是極度自私的表現。 那麼我們的親密關係也會因此而褪色,長此以往,關係只會破裂。 而你會在這段關係中越來越失望,最終陷入自我孤立。
03:如何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對於“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來說,擺脫了“以自我為中心”後,大部分的煩惱,尤其是親密關係中的煩惱,都會迎刃而解。 要做到這一點,乙個人必須以多種方式在內心意識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多想想自己的情緒,你的真實想法是**Yu**,為什麼會誕生。 不斷思考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當問題發生時你會這樣做,並在更深層次上找到真實的自我。
當我們深刻覺知時,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將自己從直覺思維中解放出來。 例如,當我們向親人傳送訊息卻沒有得到及時的回覆時,如果我們陷入情緒崩潰。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愛人沒有及時回應,為什麼我們會感到不舒服,如果我們不回應,那一定是對方不關心我們,對方一定是有兩顆心嗎?如果你否認這一點,那就更深入地問自己。 既然不一定,為什麼又覺得一定是愛人不注意自己,不關心自己呢?這種擔憂從何而來?在這樣的深入思考中,你會一點一點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刻意訓練自己來擺脫“自我中心”。 當問題發生時,我們可以拿出一張紙,記錄左邊問題帶來的情緒和感受,右邊記錄問題背後的關心和渴望,以及可能發生的各種結果。 拆分問題並分析可能性。 我們被刻意訓練從包括消極情緒和認知以及積極的希望和動機的角度看待事物。
採用這種辯證思維可以提高我們的自我意識,明確我們是乙個好人。 從長遠來看,我們會逐漸變得靈活多維,世界和自己的視角不會陷入狹隘的“自我中心”。 而當我們在處理煩惱的情緒時,也會有乙個更穩定的情緒核心。 經過刻意訓練達到習,我們更容易擺脫消極思維和受害者思維,擁有更穩定的積極直覺來保護我們的精神核心。
04:什麼樣的人才能情緒穩定?
很多人感覺情緒穩定,就是這個人不會不分青紅皂白地發洩情緒。 但真正的情緒穩定是指擁有穩定的情緒核心。 它是接受和擁抱自己的真理的能力,並能夠對自己的內在自我產生共鳴。 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情緒穩定,但只是因為各種外界的束縛,我們的自我限制了我們的情緒力量,所以我們有那麼多的情緒問題和心理問題。
大多數時候,大多數人都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引發情緒,他們不敢面對自己內心的匱乏和匱乏,也不敢面對自己脆弱殘缺的部分。 哪怕是因為外界因素,強迫自己克制自己的情緒表達,壓抑自己,遲早會陷入抑鬱或煩躁。 而且,這種習慣性會使我們對自己的情緒產生錯誤的認知,表現為情緒和客觀事物。 這時,不僅關係,而且個人的心理感受,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我們真正的力量必須在內在的自我中,在我們對真實自我的接受和安撫中,在能夠接受自我不完美的部分。 當我們能夠接納並成長不完美的自我時,我們就會更容易看到客觀事物的本質,也更容易走出“自我中心”。 看到真實的自己,看到真實的自己,不僅會讓你成為乙個情緒穩定的人,還能發展出高質量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