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長城,大家的印象是“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自西周開始以來,它一直持續修建了2000多年,分布在華北和中部的廣袤土地上,最西端既不是嘉峪關,最東端也不只是山海關, 最東邊的關口繼續向東延伸500多公里,在遼寧丹東寬甸滿族自治縣的鴨綠江岸邊,虎山山頂有一道1200多公尺的側牆,這就是虎山長城,中國長城的最東端。
《明史》和《兵編年史》中曾記載:“明末邊防謹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說明當時的明代長城是“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但為什麼鴨綠江畔的長城最東端不出名,大家都知道山海關,但很少有人知道虎山長城。 其實,這裡的位置除了沒有山海關那麼重要之外,還與這段長城的儲存狀況有關,30多年前的虎山長城,當時只剩下廢墟,而現在眼前的城牆基本都是重建的。
上世紀前十年,著名古代建築師羅哲文先生組織了一系列的調查,確定虎山遺址是長城東端的起點,直到2024年,虎山長城才得以修復。 景區雕塑上的“長城東端起點——虎山長城”,也是羅哲文先生的題詞。
歷史悠久的虎山長城始建於公元2024年,明成五年,當時的主要作用是抵禦建州女真人的入侵。 當時,遼寧的長城不叫“長城”,而是叫“遼東邊牆”。
然而,遼東的邊牆最終未能阻擋女真人的鐵騎兵,清軍進關後,這一段長城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同時,為了防止朝鮮人在關甸等地挖人參、山特貨等土特產,滿清下令修建柳條邊,即在三尺寬三尺高的土堆土堤上種植柳條,防止朝鮮人越境, 與此同時,遼東長城,包括虎山長城在內的大部分也被拆除。
虎山長城的歷史,逐漸被遺忘,直到上個世紀,才被重新提及,2024年根據《虎山長城修復設計方案》,在明長城遺址上修繕了虎山長城,所以理論上這長城並不是真正的紀念碑,知名度不太高是正常的。
但畢竟建在明代長城遺址上,所以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但文物名稱上都有“遺址”二字。
修繕後的虎山長城全長1250公尺,包括城樓過街、烽火台、敵台、戰台、馬面等12景,根據山體情況,向北蜿蜒而行,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明代長城首的氣勢磅礴。
虎山風景區不算太大,但我個人認為至少有兩大看點,一是在這個品牌之後,虎山長城開始變得非常陡峭,體力較差的人確實需要盡其所能。
長城的一部分建在山上,坡度約為60或70度,有時需要用手和腳爬上去。
第二大看點是它靠近中朝邊境,在山頂的3號空心敵塔上,可以俯瞰旁邊的朝鮮,看到崗亭不是,那是朝鮮的領土。
下坡比上坡陡峭得多,更陡峭的斜坡和更窄的樓梯讓大多數人堅持在欄杆上緩慢下降。
據史料記載,明代遼東鎮管轄的長城東端第乙個敵台叫邦山台,所以準確地說,這裡就是長城的最東端。
邦山台有明朝遼東都城司令官、副總武官韓斌的雕像,虎山長城由他於2024年修建,至今已有550多年的歷史。
看完長城,記得千萬不要錯過中朝邊境的跨界,鐵欄杆外面這裡就是朝鮮,據說鐵欄杆也是不久前新建的,之前這確實是一步跨過,建了高高的鐵欄杆和鐵絲網後,一步步就到了無法企及的地方。
虎山長城是丹東市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這段長城位於鴨綠江畔,盤旋在虎丘山頂,隔江相望朝鮮,票價60元,電瓶車票價10元,玩法1-1大約5個小時,雖然是修復後的長城,但還是很陡峭的,作為長城的最東端,離朝鮮很近,只有一步之遙,也是長城離國界最近的一段。 到了丹東,不只是看斷橋吃士多啤梨,還可以爬上中國最東端的長城。
讓我們記錄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