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個同事給我諮詢乙個問題,她有個朋友經常向她借錢,每次借的錢不多,只有三五百。 朋友還答應發工資後還給她,但她每個月要借幾次,這讓她難以忍受。
我不太明白,在借錢可以“平台化”的當今世界,仍然有人頻繁地向熟人借錢。
出於好奇,我詢問了這個人的財務狀況。 我打了6年,月薪8000元左右,沒有大消費,沒有買車庫,也沒有買奢侈品的習慣,但總是月光。 這讓我想起了乙個普遍而奇怪的現象:一些不花很多錢的專業人士,存不了錢。 他們的錢到底去哪兒了?
吳曉亮的消費觀,體現了他自由自在的一面。 一年前,他花了2000元買了一輛電單車的駕照,又花了5000元買了一輛“車”。 每天搬磚後,他請朋友彎腰,偶爾喝啤酒、咖啡、烤龍蝦,過著相當愜意的生活。 每天穿著公司發的文化襯衫,背著買電腦送來的辦公包,簡單隨意。 像許多年輕人一樣,他不會花大錢,而是通過花少量的即時滿足來取悅自己。 金融家大衛將這種現象稱為“拿鐵因素”,即是一些日常小額的奢侈或輕率消費,每次購買都不多,但它也會引發金融危機,讓你掉進月光陷阱。 這種“拿鐵”消費在職場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白領中。 這種消耗就像是被短**偷走的時間,一次不多,但經過幾天的積累,就足以讓人捉襟見肘。
任何複利都離不開時間的加持。 任何消費,如果沒有時間的槓桿,都很難令人震驚。 辛楠有個習慣,就是每天點一杯咖啡和一杯奶茶。 在她看來,咖啡是喚醒疲憊的身體,奶茶是為自己努力。 沒有什麼比取悅自己更重要的了。 花點錢買幸福,可以算是上班的意義。 但直到有一天,她算了一下賬目,一天咖啡+奶茶的支出不到40元,超過60元,“*樂”乙個月的支出是1200元-1800元,一年是14400元-21600元。 光是一筆開支,就能佔到她收入的五分之一。 如果大家把這種“小錢”乘以30年的槓桿,損失的不僅僅是乙個衛生間,而是一套90平公尺的小鎮兩房一廳。
我看到過一種觀點:“能花錢的人會賺更多的錢。 錢是賺來的,不是存起來的。 “但在工作場所,許多人都在努力跟上消費者需求的擴大。 職場人也不得不面對乙個殘酷的現實,並不是說大家的工資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樂觀:今年8000元,明年可能變成10000元,可能又會回到6000元。 即使你能賺更多的錢,你也不一定會變得富有。 只有你能花錢、能管錢,錢才會照顧你。 改變您的消費習慣並尋找替代品事實上,生活中的許多消費都可以作為替代品。 例如,用鮮榨果汁代替奶茶;使用簡單的便當盒而不是外賣。 改變乙個小習慣可以對你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2. 設定乙個安全的賬戶並定期存款按小時支付您的個人收入,無論多麼困難,將您每日收入的四分之一存入“安全賬戶”,以防範不確定的未來風險。 例如,如果你每小時賺20元,你必須確保你每天至少存40元到乙個安全的賬戶。
設定乙個靈活的帳戶並取悅自己除了必要的錢和存入保險櫃賬戶的錢外,剩下的錢不應該嚴格預算和記賬,給自己乙個輕鬆的環境,花錢,享受生活。 剛進入職場時,大家都有“我生來就有用,我走了女兒會回來”的自豪感,但工作久了,被生活的肥肉打了一頓,我才明白,錢是我遇到麻煩時的信心。 不管你賺多少錢或賺多少錢,你都必須有錢。 尤其是近幾年,收緊口袋省錢才是王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