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市場重新陷入火熱。 12月12日,小公尺發言人官方微博發表宣告稱,小公尺的“龍骨鉸鏈”和華為的“雙旋水滴鉸鏈”在技術特性上並無相似之處。
事件起因源於華為執行董事、Device BG首席執行官俞承東在2023花粉年會上的講話。 他說,他的朋友在抄襲時並不尊重華為的智財權。 同時,比如說,有些朋友會直接把雙旋水滴鉸鏈變成龍骨鉸鏈,但實際上龍骨是不存在的。
雖然俞承東沒有明確指出這位朋友是小公尺,但俞承東提到的龍骨鉸鏈與小公尺摺疊屏手機混折配置的龍骨鉸鏈技術同名3。 因此,小公尺認為,於承東是在指責小公尺抄襲華為的雙旋水滴鉸鏈技術。
長期以來,摺痕、重量、**是制約摺疊屏風發展的關鍵因素。 無論是華為、小公尺,還是三星、OPPO,他們都在圍繞鉸鏈技術不斷創新。 那麼,華為的雙旋水滴鉸鏈與小公尺的龍骨鉸鏈技術是否一致呢?
小公尺在宣告中表示,兩者在設計思路和機械機制方面完全不同。 根據小公尺提供的專利圖紙,小公尺的“龍骨鉸鏈”採用“**杆組,5個元件和7個低子”的設計;華為“雙旋液滴鉸鏈”採用“兩段杆組、3個元件、4個低輻條”的設計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小公尺公布的專利地圖也顯示,“龍骨鉸鏈”專利是實用新型而非發明專利,而華為是發明專利。 對此,小公尺告訴筆者,小公尺同時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但發明專利的審批時間較長,因此先審批實用新型專利。
關於事件的開始和結束以及技術細節,截至發稿時,華為尚未做出回應。
不容忽視的是,這已經不是華為和小公尺第一次在專利問題上“開戰”。
早在今年年初,華為就起訴小公尺侵犯了四項專利,涉及4G LTE技術、手機攝影和解鎖技術。 此後,小公尺先後向國家智財權局提交了四項專利的華為相關專利無效宣告請求。 不過,國家智財權局表示,將“維持專利權的有效性”,未來小公尺仍需向華為支付專利費。
今年9月,華為和小公尺宣布了一項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涵蓋包括5G在內的通訊技術。 當時,市場普遍認為,雙方簽署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或許意味著華為與小公尺達成和解。
事實上,在智慧型手機行業,關於專利的問題不斷被聽到。 2024年底,時任小公尺集團合夥人兼總裁王翔表示,一部智慧型手機可能需要超過20萬種不同的技術和專利,沒有一家公司甚至乙個國家可以獨立製造智慧型手機,而不依賴別人的技術。 由於技術的複雜性,任何公司都將面臨智財權挑戰。
目前,在許多技術領域,商業和技術的發展將伴隨著各種智財權訴訟。 除了自我開發,獲取、專利交叉許可和專利轉讓也是企業積累專利成果的重要途徑。 關於小公尺的“龍骨鉸鏈”是否抄襲,筆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