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到成年,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
我認為是“別人的孩子”。 是的,無論是在我們年輕的時候,還是在我們成年的時候,這個詞一直縈繞在我們身邊,從未消散。
這就像我們十幾歲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夠通過別人走過的路,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到了中年,我們總是想從別人的口中聽到自己最好的一面。
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我們真正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或者我們真正想要什麼
這就像前段時間重溫一樣。
電影《奪冠》裡有這樣一段對話:
郎平問朱婷:“你幹嘛玩?”
“朱婷回答說:”為了我的父母。 ”
郎平聽到答案:“那你就永遠打不出來了,我在想。 ”
朱婷想了一會兒,又答道:“成你了,你就滿足了。 ”
郎平答道:“你永遠也做不到我。 ”
是的!你永遠不可能成為“我”,因為你就是你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可複製的。
但唯一可以複製的是,我們對自己的生活缺乏清晰的認識。 就像郎平問了朱婷乙個問題,她真正想明白的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當然,我們需要在前進的道路上標桿,但這個標桿也是因為我們喜歡什麼,不是為了別人,也不是因為別人。
畢竟,我們都知道,如果某件事不是我們想做的,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或為誰做。
所以一路走來,即使我們最後成功了,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悅。 因為它只是不想讓愛他們的人失望。 但這不是我想要的。
就像《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最後拋棄了家人和孩子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當然,這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但歸根結底,眼前的生活並不是他喜歡的,他只是為別人而活。 所以,當他想通了,他選擇了一條更極端的方式。
但它也告訴我們乙個道理,那就是了解自己對我們的生活真的很重要。 俗話說,“我們經常用放大鏡來觀察和評價別人,卻很少向內看。 ”
事實是,在前進的過程中,說實話,我們中的許多人實際上隨波逐流,不明白我們真正想要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的人生就像掛了一樣,不管做什麼,都能成功。 因為他確切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就像《擺渡人》中的經典問題:“如果人生是一條寂寞的河流,那麼誰會成為你靈魂的擺渡人?”
我們都知道答案,那就是我們自己。 但我們真的能做到嗎?顯然不是,我們往往明白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或者你自己的道路在哪裡。
結果,我們將迷失在前進的過程中。 只是我們也知道,乙個人只有看清自己,才能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自己的路。
因此,我們都需要明白,當我們做事時,首先要走出自己的路。 我們的方式不是在別人的嘴邊。
畢竟,走路的就是我們自己,可能是我們不能讓別人的嘴巴牽著我們往前走。 因此,我們經常不快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沒有找到自己的路。
幸運的是,生活中還是有選擇的,如果我們有選擇,我們就有機會改變。 因此,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好。
正文|明福生.
無花果**在網際網絡上,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