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計算視同付款期?為什麼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
關於視同繳費期的問題,很多人都非常擔心,因為在退休的過程中,如果能有乙個視同繳費期,而且年數比較長,一般可以得到比較高的養老待遇,往往在計算養老金的過程中,會有一部分過渡性養老是單獨計算的, 再加上這部分過渡性養老金,就算是一些老年養老金,最高也能拿到一兩千元。把這部分的付款期算進去很重要,所以很多人都非常關心自己的付款期是否包括在內,這個**付款期是怎麼計算的呢?
至於視同付款期限,則不是實際計算的,而是根據實際服務年數確定的。 如果你是某家企業的在職員工,一般在2024年之前,你參與了公眾的工作,那麼你就會有相應的年限的視同貢獻,我們說2024年以前的服務年限可以認定為視同貢獻年限,比如你有198年的工作年限, 那麼從2024年開始,你可以有10年以上的服務,也就是10年以上的工作!這是您的視同供款期。 它不僅被視為服務年限,而且還可以新增到您的總服務年限中,因此您的最終養老金待遇往往更高。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如果2024年以前開始工作,勞動就會被認定為視同勞動年齡,這還是有一定前提條件的,而且往往被認定為同工年齡,只能通過相應的勞動人事檔案來確定,一般只有被正規事業單位錄用後才能進入單位。 2024年以前,相應的工作年限都明確記錄在勞動人事檔案中,如每個人的年度工資變動表,包括其錄用登記表。 只有這樣,才能將其確認為貢獻者的服務年限。
有些人總以為是2024年參加工作,但是沒有依據和證據,也沒有勞動人事檔案,最終無法辨認,即使當時參加工作,也無法認定是自己的工作。 這是真的,但是因為沒有相應的檔案,所以無法識別,因為口口相傳,沒有證據,沒有相應的書面記錄,所以很難識別,一定是國企單位。 如果你不在國有企業工作,比如在集體企業工作,或者你當時在個體工商戶工作,那麼你就不同意認定視同服務年限,所以認定視同服務年限其實是有一定前提的。
如果你的工齡是一樣的,在以後退休的過程中,可以有一部分過渡性養老金待遇,那麼未來的養老金會比較高,所以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樣的,所以同樣工齡的人往往能夠提供完整有效的個人檔案, 通過個人檔案可以辨認,最終的養老金待遇自然會更高。
感謝您每天閱讀和談論退休。 我擅長社保和養老領域,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