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起源是關於人類起源和傳播的流行科學理論。 根據這一理論,人類最早出現在非洲大陸,並在歷史早期從那裡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 其中,最早的人類祖先被認為在大約185萬年前首次離開非洲。 這意味著,在這些古代人類離開非洲之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地區不應該存在。
然而,中國的考古發現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中國的考古研究表明,早在大約200萬年前,中國地區就存在著古代人類。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西侯渡人”,估計存在於約243萬年前,他們不僅是最早使用火的人類,還創造了獨特的“西侯渡文化”。
這一發現挑戰了非洲起源的理論。 它表明,在古代人類首次遷徙到非洲之前,中國地區就已經存在人類。 這顯然與非洲起源理論的基本假設相矛盾。 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非洲起源理論,並考慮其有效性和侷限性。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學者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也值得深思。 2024年,在山西省運城市瑞城縣鳳嶺渡鎮西侯渡村附近,考古學家發掘了“西侯渡遺址”。 在那裡,他們進行了三次挖掘,發現了大量的脊椎動物化石和石器。 這些石器包括鎚擊石芯、鎚擊石屑等,顯然是古代人類製造的。
中科院院士賈蘭坡強調,根據目前的發現,我國舊石器時代的石器主要屬於石片文化傳統。 這表明,中國的石屑技術特別持久,根據現有證據,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 這進一步印證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先進性。
西侯渡遺址的發現,對於了解人類早期用火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令人驚訝的是,鹿角的發現,顯然是人類加工的,以及燒焦的動物化石,證明西侯渡人不僅能夠使用火,而且還掌握了基本的加工技術。
2024年,通過中科院地質研究所錢方教授等人的古地磁測定,確定西侯渡遺址的年代為180萬年前。 這一發現使四侯渡成為東亞人類活動的最早證據,那裡的火的使用比歐洲早了大約80萬年。
雖然這一發現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但也面臨著一定的質疑。 有學者懷疑這些石器不是人工製作的,而是自然環境中河流運輸的結果。 這種懷疑在中國發現的許多“最早”的記錄中並不少見。
為了解決這一爭議,2024年,山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毅仁率隊對西後渡遺址進行了另一次考古發掘。 發掘出土了許多帶有明顯人造痕跡的石器,從而再次證實了這些石器確實是人工製品。
2024年,中國學者收集樣本,送往西方國家測年。 經過幾輪嚴格的測試,樣本都指向了大約240萬年前,誤差範圍只有6萬年。 因此,西侯都文化的存在時間被認為是大約243萬年前。
在白守義、蘇炳琦、嚴文明等編著的《中國通史》中,西侯都文化被明確定義為“最早的人類及其文化”。 這個結論現在被更廣泛地接受。 時至今日,西侯渡遺址被認為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人類文化遺址,為我們了解早期人類文化和科技提供了寶貴的線索。
根據流行的非洲起源理論,我們的祖先大約在185萬年前首次離開非洲,當時全球其他地區還沒有看到人類的存在。 然而,Sihoudu人的發現顛覆了這一想法,因為他們的存在時間比人類第一次離開非洲的時間要早得多,大約在60萬年前。
西侯人的發現並非孤例。 在中國,還有許多其他超過200萬年的古人類遺址,如重慶的巫山人(最近的研究將其年齡修正為214萬年前)、湖北的石鑑人和陝西的藍田人(最近發現了可追溯到212萬年前的人造石器)。 這些古代中國人的存在時間都比非洲起源理論中描述的人類第一次離開非洲的時間要早得多。
因此,西侯渡人的發現對當下主流的“走出非洲”理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與非洲起源論直接衝突。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重新評估非洲起源理論,甚至可能需要修改或反駁它。
如果非洲起源論要繼續得到支援,並考慮到243萬年前中國存在古代人類,那麼從理論上講,有必要將人類首次離開非洲的時間大幅提前,可能是300萬年前。 但目前,無論是非洲古人類(約200萬年前)的考古發現,還是從非洲到中國的遷徙路線,都不足以支援這一時間的推進。
根據目前的考古證據,非洲起源理論似乎值得懷疑,但中國起源的理論似乎更合理。 這一發現不僅挑戰了傳統的人類起源理論,也促使我們重新審視對早期人類歷史的理解。
**從網上,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