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中世紀攻城戰的 7 種方法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1-19

城堡和堅固的城鎮是中世紀戰爭的中心,其堅固的防禦牆使少數防禦者能夠抵抗更大的力量。 雖然軍隊有時路過,不理會他們,但在城堡或城鎮被占領之前,是不可能控制周圍土地的,少數守軍可以在軍隊後方造成嚴重破壞,那麼圍攻者是如何占領城堡的呢?

轟炸

投石機。 對於堅固的石牆,最明顯的答案是砸碎它們。 在中世紀的早期幾個世紀,彈射器和彈射器被用來向防禦工事發射石頭。 隨著攻城工程技術的發展,這些**的規模和複雜性都在增加。

1304 年,在圍攻斯特靈城堡期間,英格蘭的愛德華一世拒絕讓守軍投降,直到他使用他的新彈射器,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彈射器之一。 它被命名為“戰狼”,花了五個木匠師傅和十個工人三個月的時間建造。 它被拆卸運輸,裝滿了 30 輛貨車,可以準確地發射重達 300 磅的石頭。

在14世紀,大炮作為攻城地點越來越受歡迎。 它們的普遍性允許進行猛烈而有效的轟炸——在 1407-1408 年為期七周的圍攻期間,向馬斯垂克發射了 1,500 多個轟炸彈。

戰壕

紐瓦克圍城戰地圖(1645 年 3 月 6 日 - 1646 年 5 月 8 日),乙個細節以綠色顯示了一種戰壕,使圓頭攻城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紐瓦克的防禦工事。

我們將戰壕與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的戰爭聯絡在一起,但它們在早期發揮了作用。

在圍攻過程中,進攻方和防守方都用弓箭和大炮互相射擊,甚至從城牆上扔石頭。 這使得接近城堡或城鎮非常危險。 如果有時間,開拓者和工兵將向城牆挖戰壕,給攻擊者乙個安全的**位置,並最終接近攻擊。

戰壕工程和轟炸具有共生的防禦關係。 如果防禦者在轟炸過程中被迫低頭,則挖戰壕更安全,並且戰壕允許攻擊者在更短、更有效的範圍內安全地**。

隧道開挖

除了轟炸之外,拆除牆壁的最好方法是摧毀它們。 就像戰壕一樣,這取決於攻擊者的時間,但圍攻很少能成功推進。

隧道通常是採礦社群士兵的工作,在防禦者大炮的射程之外安全地開啟。 礦工帶來的所有常用工具都被用來建造一條足夠安全的隧道,供攻擊者使用。 一旦隧道在牆下鑽孔,它就會坍塌,破壞地基,並在防禦工事中形成乙個缺口。

防禦者將試圖通過在靠近牆壁的地面上放置一碗水並尋找振動來探測隧道。 他們甚至會挖掘反地雷,試圖攔截和威懾攻擊者。 在 1420 年的梅倫圍城戰期間,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在城下的圍攻隧道中與反礦工進行了殘酷的戰鬥。

飢餓

突襲城堡或城鎮是一項昂貴而殘酷的任務,攻擊者優先於防禦者。 如果有時間,讓防守者挨餓幾乎總是更好。 如果攻擊者成功地阻止了食物的進入**,那麼防禦者最終將不得不屈服,就像 1401 年歐文·格林德沃爾圍攻哈雷奇城堡時的情況一樣。

曠日持久的圍攻有其缺點。 這意味著讓一支軍隊長期在戰場上,但這並不總是可能的。 封建徵兵的軍隊通常只服役一段時間,比如40天,然後回國。 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在圍攻行動中的成功是由於雇傭軍的昂貴使用,只要他們得到報酬,他們就會留下來。

如果能帶來補給,飢餓就會失敗。 1429 年,聖女貞德通過運送法國守軍的補給過河來解除對奧爾良的圍困。

細菌戰

對於任何中世紀軍隊來說,疾病都可能是乙個巨大的問題。 由於成千上萬的男人生活在一起,沒有現代醫學,疾病猖獗。

在被圍困的城鎮或城堡的封閉範圍內,疾病尤其致命。 隨著屍體堆積如山,守軍無法擺脫他們的疾病。 沒有我們對細菌的了解,就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攻擊者有時會通過將死去的動物或疾病纏身的屍體扔到牆上來鼓勵這種疾病。 在 1418-19 年的魯昂圍城戰期間,英國人將死去的動物扔進井裡,汙染了城市的供水。

對於攻擊者來說,疾病也可能是乙個問題。 1189-91 年十字軍營地爆發的阿卡圍攻導致許多人死亡,嚴重削弱了進攻力量。

攻擊

儘管突襲可能令人震驚,但突襲通常是攻擊者結束圍攻的最佳方式。 如果時間緊迫,或者如果防守方沒有表現出補給不足的跡象,那麼全面進攻可能會導致快速勝利。 據報道,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the Bruce)在反對英國占領者的戰役中領導了一次穿越被洪水淹沒的護城河的襲擊。

如果牆壁被轟炸或破壞破壞,那麼任何攻擊都會通過這些缺口。 如果沒有,攻擊者必須從梯子上攻擊城垛,而石頭和其他東西會落在他們的頭上,或者從更稀有但更安全的攻城塔範圍內接近。

談判

儘管有各種可用的軍事戰術,但最成功的圍攻是那些以談判告終的圍攻。 飢餓對防守者來說是乙個痛苦的前景,進攻對進攻球員同樣沒有吸引力。 根據公認的戰爭規則,被武力占領的城鎮可以被洗劫一空,但投降的城鎮不能。 這鼓勵了如果捍衛者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獲釋,就投降的協議。 這不是一次進攻,而是一些最重要的圍攻的結束,例如 1304 年的斯特靈和 1415 年的哈夫勒。

相關問題答案

    歐洲中世紀的發展

    公元年,日耳曼人等民族終結了羅馬帝國,西方進入了中世紀,又稱 黑暗時代 日耳曼人等民族雖然征服了羅馬,但在接下來的兩三百年裡,他們處於動盪和遷徙的狀態,他們既要對付亞洲的匈奴,又要解決內亂,領土不斷變化,封建分裂被克服。希臘羅馬文明進入倒退,商業不景氣,消失,人們的精神生活匱乏,被宗教觀念所壟斷,普...

    中世紀的歐洲:外牆優雅背後的秘密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都經歷過歐洲中世紀的樣子。西方古裝劇裡的這些歐洲人,打扮得相當精緻,髮型也相當精緻。他們要麼住在豪華的城堡裡,要麼住在誇張的大莊園裡。嬌生慣養的外表,處處散發著優雅和高貴的氣息。或許也受到西方文化輸出的影響,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一直認為中世紀的歐洲到處都是優雅奢華的淑女和優...

    關於中世紀歐洲法治和宗教改革的論述

    中世紀的歐洲就像一片迷霧繚繞的古老森林,承載著人類文明的曙光和迷茫。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法治之風悄然來臨,宗教改革的離奇冒險,猶如兩個交織的音符,在歷史的大舞台上奏響了交響樂。法治的旋律在中世紀歐洲的大教堂和城堡中迴盪。封建主義的艱辛使人們嚮往有序的社會,對此深惡痛絕。這種願望就像一條清澈的溪流穿過歷...

    中世紀知識的力量:教會和統治者的智囊團

    在中世紀,知識是鞏固統治地位的有力工具。毋庸置疑,對於即將告別校園的同學來說,除了對知識的追求,也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知識 權力的塑造和控制。索爾茲伯里的約翰曾經在 論教義的原則 中指出,君主需要知識淵博,以此作為維持其治理的工具。這種觀點在中世紀的教會和世俗統治者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知識之光 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