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色已晚,但年近六十的徐哲依舊堅持每天四五點起床,喝了幾口罐裝茶後,拿起鐵鍬,朝著經營了半輩子的北山森林走去。
徐喆是甘肅省通渭縣一港川鎮寨子村人,植樹半生。 23歲那年,他在父親的照料下接管了瓦房林場,30歲那年,他承包了百畝荒山,退山退居地。 如今,30多年過去了,他接手的林場樹木繁茂,他承包的荒山柏樹一年四季青翠蔥蔥,常年青樹成蔭。
收穫總是有喜悅。 在此期間,他被推薦為通渭縣第一人。
5、第六屆政協委員;2024年被授予“甘肅省青年五四獎章”。2024年榮獲首屆“甘肅綠化獎章”;2024年榮獲“全國綠色小康戶”稱號。
山林中的徐喆,身著迷彩服,拿著鐵鍬,體面;他臉色黝黑,笑容靦腆,話不多說,卻有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一說起種樹,臉上就洋溢著自豪的神情。
兒子繼承了父親的生意,接管了林場,形成了樹的邊緣
在徐哲的記憶中,父親徐漢中一生只和樹木打交道。
在他五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成為了瓦房林場的園長,他擔任了18年的職位。 這18年來,父親幾乎把家安頓在林場裡,每天早出晚歸,忙得無比。 在父親的照料下,林場從未發生過重大的森林砍伐或盜竊事件,幼苗從3萬株長到13萬株。
父親也獲得過很多榮譽:兩次被評為省級和地方勞動模範,兩次被評為“全省森林保護先進個人”2024年榮獲首屆“國家綠化獎章”。2024年2月,被授予“全國綠化勞動模範”稱號。
從小,徐哲就把這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徐哲記得,他從小就跟著父親,白天種樹,晚上守山林。 為了防止樹苗被盜,他和父親一直待到中午12點以後才離開。
經過長期的不規律生活,父親患上了嚴重的胃病,於2024年除夕去世。 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他毅然決然地承擔起了看守林場的重任,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護林員。
從此,徐哲走上了父親的道路,林場成了他的家。 白天在地上築水坑,晚上準時巡山,雨天換水道,下雪天堆雪。 幾十年來,他一遍又一遍地走過林場的邊緣和角落。 每當進入防火期時,他就更加頻繁地巡山,尤其是在清明節和寒食節前後,他蹲在有墳墓的地塊附近,生怕祭祀的人不小心放火毀林。 小心駕駛這艘萬年歷史的船,自從他接手林場以來,從未發生過火災......
30多年來,從壯年到灰廟,徐哲依舊堅守著和以前一樣。 “也許我不比我父親好,”他說,“但我一直在學習我父親習毅力。 ”
承包荒山 誓願讓荒山穿綠
上世紀90年代,徐哲的瓦房舍北山還是一片貧瘠的土地。 一年四季,這座山都是光禿禿的,被放牧和拾柴的人荒涼了。
既然選擇了管理護林員,就不能選擇出去賺錢,於是徐哲就把希望寄託在那座荒山上。
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2024年以來,國家陸續出台了“四荒”承包、租賃、拍賣政策。 2024年,徐喆積極響應第一號召,承包了110畝荒山,投資2萬餘元,發誓要把這座山綠化。
2024年初,他開始開墾荒地。 但夢想堅定,但路艱難。 在那個衣食缺暖的時代,大家都急於解決溫飽問題,卻把家裡的錢都花在了山上。
很難開始,主要是由於缺乏資金。 徐哲說,為了開墾荒地,整地,他借了6500元,這對他來說是天文數字為了省錢僱司機,他以前從未開過推土機,所以他學會了自己開車荒山峻嶺,無路可走,樹苗全部由人工扛起;節儉,只為多買幾棵樹苗。 即使是現在,當他談到對家人的艱辛和虧欠時,他仍然眼裡含著淚水。
女兒曾經哭著求我,爸爸,你可以賒賬給我們一袋麵條,她已經乙個月沒吃白麵包了。 現在看著這片青翠的森林,徐哲還是感嘆道:“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
但只要你想做點什麼,你就不會感到疲倦。 “不管什麼場合,只要說起那棵樹,徐喆的氣魄就會來。 他說,莊稼人自己種莊稼種樹,不同的是,他們十一月份休息,而他們常年忙,下雨天換水路,下雪天剷雪,甚至吃飯,他們很少計算飯菜。
一開始一切都很困難,要有樹苗才能種樹,沒錢買樹苗的徐哲開始學育苗。 一開始,他選擇種植成本低、成活率高的杏、桃,後來隨著條件的逐漸好轉,他開始大面積種植雲杉、落葉松、華山松等樹苗,這時,徐哲的艱苦生活有了希望,他說,有時只賣苗,一次就能賺到7萬、8萬元。
誰不愛錢,但我更愛我的樹。 他開玩笑說,曾經有個商人想買下他種的園林樹,但他不願意賣掉,因為那是一棵樹,在長成樹之前已經種了很多次了,如果他現在為了錢而把樹挖出來,就好比把自己辛辛苦苦養育的孩子送給別人了, 他的心是空的。
25年來,徐喆在山上種了2萬多棵各類樹木,分階段培育了40多萬棵樹苗。 如今,山上最高的樹已經達到了七八公尺,整座山鬱鬱蔥蔥,生機勃勃,成為冬天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至少我這輩子做過一件事。 徐哲說,雖然不容易,但現在看到這些樹,他覺得很舒服。
綠樹成蔭,他的詩歌和更遠的地方
徐哲現在的家在北山森林裡——一棟兩層樓的小樓,紅瓦白牆,隱匿在青山綠樹之間,春花秋月,夏涼風冬雪,樹影搖曳,蟲鳥歌唱,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白天,他在山上勞作,與樹木相伴;晚上,山山的樹木陪伴著他入睡。 從此,這個地方成了他的詩意和距離。 但隨著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他也想讓它成為一首詩,成為更多人的遠方。
跟著徐哲的腳步,我們來到了山上;順著徐哲手指的方向,只見一片空地上,等距種植、整體排列的龍抓槐等景觀樹,纖細的枝條在寒冬的寒風中搖曳。 明年開春時節,徐喆計畫在龍槐下種一些牡丹、丁香、連翹等花卉,讓山不僅綠意盎然,而且美觀。
有花有木,讓外來的人覺得,雖然在農村,但和城裡社群一樣。 拿著剪刀的徐哲一邊修剪著龍,一邊抓著蝗蟲,一邊想象著未來的家會是什麼樣子。
他有一種不怕困難的牛氣。村民程貴州說,看著這樣一座青山,他從心底裡佩服他。
如今,25年過去了,徐哲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百畝荒山綠意盎然,但這個心狠手辣的西北男人依然有著迫切的願望。
總有一天我會老去,我的孩子會有自己的工作,我再也照顧不上樹了,所以我打算把這片森林交給當地的**管理,這樣我就可以放心了。 徐喆說。
*:農民**。
發布:中國經貿金融中心。
責任編輯: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