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本·伯南克(本·伯南克,生於 1953 年)。道格拉斯·戴蒙德(道格拉斯·戴蒙德,生於 1953 年)和菲利普·迪布維格(Philip Dybvig,生於 1955 年),以表彰他們“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研究領域的貢獻”。
在30年代的大蕭條期間,大規模的銀行倒閉和信貸的急劇收縮進一步加劇了經濟衰退。 2024年席捲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機也是從金融業開始的,在整個金融風暴中一直處於“風暴眼”之中。
如何加強銀行體系的穩定性?為什麼銀行業危機的影響持續了這麼久?如果銀行倒閉了,為什麼不能通過建立新銀行來迅速復甦經濟?伯南克、戴蒙德和迪布維格在80年代的三篇開創性文章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對銀行在經濟中的作用的認識,為現代銀行監管奠定了理論基礎。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的總體評價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對規範金融市場、應對金融危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他們的見解增強了我們防止嚴重金融危機和避免代價高昂的緊急金融救助的能力。 ”
這是繼2024年的弗里德曼、2024年的莫迪利亞尼、2024年的馬科維茨、公尺勒和夏普、2024年的默頓和斯科勒以及2024年的蒙代爾之後,第六次將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在金融研究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經濟學家。 與前五屆不同的是,2024年諾貝爾獎的主題回歸了作為傳統金融市場核心的商業銀行。
關於銀行作用的術語轉換理論
Diamond 和 Dybvig 在他們 1983 年出版的《銀行擠兌、存款保險和流動性》一書中提出了乙個理論模型。 該模型證明,銀行提供的活期存款合同可以為不同時間需要消費的儲戶提供更有效的風險分擔形式,從而提高競爭市場的效率。 然後建立術語轉換(成熟度轉換)理論認為使用活期存款支援長期貸款專案是銀行最有效的安排。
借款人不希望貸款人突然要求提前還款;另一方面,儲戶希望至少有一部分儲蓄可以隨時用於緊急情況。 這就產生了存款資金期限與貸款資金期限衝突的問題。
1983 年,Diamond 和 Dybvig 指出,銀行為借款人提供長期信貸,同時為儲戶創造流動性。 兩位學者提出的模型雖然相對簡單,但抓住了銀行的核心機制:存款需要一定的流動性,但在正常情況下,不可能所有儲戶同時取款。 因此,銀行通過吸收公眾存款,然後向借款人提供信貸,將短期銀行存款轉換為長期信貸,這通常被稱為“期限轉換”。
當儲戶可以使用其活躍賬戶進行直接支付時(注:基於銀行賬戶的各種型別的電子支付),然後通過“期限轉換”為長期投資提供信貸。銀行實際上創造了貨幣。 雖然該銀行的貨幣創造功能引起了一些批評,但這正是該銀行存在的原因。
銀行漏洞和存款保險
術語轉換“具有社會經濟價值,這似乎很簡單。 戴蒙德和迪布維格也作證銀行的這種“期限轉換”商業模式存在漏洞,這意味著銀行可能會因擠兌而倒閉。
如果銀行經營不善的謠言開始傳播,更多的儲戶可能會因為擔心資金安全而來銀行取錢。 無論傳言是否屬實,銀行都被迫在長期投資專案到期前出售**,甚至低價出售,以應對大量提款,造成鉅額損失。 只要取款需求超過銀行支付現金的能力,銀行倒閉就可能隨之而來。
伯南克對30年代美國大蕭條的實證分析表明,銀行固有脆弱性的直接後果是大蕭條的導火索。
Diamond 和 Dybvig 解決銀行漏洞問題的方法是由 **. 當儲戶知道他們的存款將得到保證時,他們不必在聽到銀行擠兌的傳聞後立即趕到銀行取款。 這樣,銀行擠兌就可以被“扼殺”在搖籃裡。 目前,大多數國家都有存款保險制度。
** 關於銀行角色的監管理論
2024年,戴蒙德出版了《金融中介和委託監督》,分析了銀行履行另一項重要職能的必要條件。 這一重要功能是監督借款人,以確保他們履行還款承諾。
** 提議監督該理論認為,對於風險較高的高收益專案,銀行可以監督代表貸款人融資的借款人。 銀行在放貸前會進行信用評估,並在放貸後跟蹤投資專案的進度。
戴蒙德通過建模證明了這一點,與存款人直接監督借款人相比,讓銀行提供監督服務**可以節省大量成本。 這是理解銀行角色的全新方式。 以往的學者沒有注意到銀行在經濟社會中的基礎性作用。
借款人受銀行監管,那麼誰來監管銀行呢?
文章**認為,銀行的組織方式意味著儲戶不必監督銀行。 原因如下:如果一家銀行因監管借款人“作弊”而蒙受鉅額信貸損失,它可能會因為未能兌現對儲戶的承諾而倒閉。 所以監督借款人符合銀行自身的利益,而不需要儲戶監督銀行。
即使銀行很好地履行了監管職責,也可能會損失一些貸款。 然而,只要銀行負責任地管理其貸款行為,大型銀行因信貸損失而倒閉的風險微乎其微。 這是因為大銀行向大量借款人提供信貸。 即使一些借款人拖欠還款,這些損失佔信貸總額的百分比也很小且可預測。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乙個籃子裡”可以降低銀行信貸組合的平均風險。
戴蒙德認為,正是因為銀行在監管中發揮了信用中介的作用,監管借款人和倒閉的成本和損失才會下降,大量具有社會價值的投資專案才能獲得融資。 整個社會都從中受益。
當銀行倒閉時,信用監管所需的知識就會消失。 而這些知識的重建需要時間。 因此,銀行倒閉的後果不僅是極其負面的,而且是長期的。 如果許多銀行在同一時期破產(如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信貸中介的成本將急劇上公升,這將導致許多經濟活動停止。
伯南克對金融危機的實證分析
許多經濟學家研究了30年代大蕭條的原因。 在伯南克之前,美國新制度學派的領軍人物約翰·加爾布雷思(John Galbraith)認為,過度投機和崩潰導致了大蕭條;弗里德曼將大蕭條歸咎於美聯儲錯誤的緊縮政策。 但伯南克認為,弗里德曼的解釋是不充分的,因為這樣的機制無法解釋為什麼危機變得如此嚴重和持久。
伯南克對30年代的大蕭條進行了實證分析,並於2024年發表了《金融危機在大蕭條傳播中的非貨幣影響》。 他通過歷史記錄和經驗資料來說明這一點銀行體系的崩潰在大蕭條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銀行固有的脆弱性。 銀行倒閉破壞了寶貴的銀行信貸關係,導致信貸收縮**,這是經濟衰退不僅加深,而且持續很長時間的重要原因。
伯南克於2024年至2024年擔任美聯儲主席,是美國應對2024年金融危機的關鍵人物。 雖然關於***對他的評價存在一些爭議。 例如,美國《華爾街》曾評論說,“在一場他沒有預見到的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引導美國避免陷入潛在的毀滅性恐慌。 然而,五年後,他以不同尋常的政策幫助美國實現的經濟復甦令人沮喪地疲軟。 他的失敗、無所畏懼、毅力和挫折的遺產也將進一步受到關注。 ”
然而,伯南克的獲獎表明,西方經濟學界普遍肯定了伯南克的理論貢獻。
金融加速器理論
隨著對大蕭條的深入研究,伯南克對金融因素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並提出金融加速器理論(financial accelerator theory)。
伯南克和馬克·格特勒在2024年出版的《代理成本、淨資產和商業波動》一書中提出了金融加速器理論的基本思想。 莫迪利亞尼和公尺勒的MM定理指出,公司的價值與融資結構無關。 伯南克和格特勒認為,金融市場在現實中並不完美,外部融資的成本高於內部融資的成本。 成本是反週期的,即在經濟衰退期間上公升,在擴張期間下降。 所以**成本在經濟週期中具有放大效應。 這種週期性放大效應被稱為金融加速器機制。 而且由於成本是反週期的,它將延長經濟衰退。 (注:有關MM定理及其相關介紹的更多資訊,請參閱“建立MM生命週期和金融理論的後凱恩斯主義者:莫迪利亞尼”)。
後來,伯南克、格特勒和他的學生西蒙·吉爾克里斯特分別於2024年和2024年分別出版了《金融加速器與質量飛行》和《量化商業週期框架中的金融加速器》,將金融加速器效應納入新凱恩斯主義模型,構建了著名的BGG模型,並正式提出了金融加速器理論。
BGG模型是乙個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 該模型清楚地描述了:在整個巨集觀經濟中,金融市場如何放大經濟衝擊,以及金融市場的效率如何影響金融加速器的規模。 此外bgg該模型為**銀行的金融干預提供了較為堅實的理論依據。
進一步研究的前景
戴蒙德和迪布維格的理論分析補充了伯南克的實證分析。 他們的研究結果不僅證實了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經濟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還揭示了銀行的脆弱性可能導致毀滅性的金融危機,對國家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構成重大挑戰。
到本世紀初,在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出現了一些新的金融中介機構。 與銀行類似,這些機構也通過定期轉換賺錢。 這些“影子銀行”是2024年西方爆發的嚴重金融危機的核心。
影子銀行系統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保羅·麥卡利(Paul McCulley)提出並廣泛採用,是指在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投資銀行、套期保值**、貨幣市場**、 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
儘管戴蒙德和迪布維格的理論仍然可以用來分析2024年的金融危機,但監管機構從未跟上金融體系的快速變化。
理論研究無法對金融體系如何監管的問題給出最終答案。 存款保險業也並不總是發揮作用。 原因如下:它可能會鼓勵銀行從事高風險的投機專案。 如果專案失敗,納稅人最終會“支付”損失。 在危機期間對銀行體系進行緊急救助也可能導致銀行所有者和員工的“不當得利”。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他關於銀行資本的監管規則,以及對信貸總規模的限制,也是必要的。 這些監管規則的利弊需要深入分析,而這些規則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也需要不時變化。 簡言之,如何監管金融市場以發揮其功能(即作為儲蓄和生產性投資之間的橋梁)將是學者和政策制定者永恆的問題。
之後:伯南克在2024年首次就任美聯儲時的第一次公開演講中指出,“雖然經濟正在復甦,但通貨緊縮和嚴重衰退仍然是可能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美聯儲應該對此做出反應。 盧卡斯是理性預期學派的領軍人物,他認為“經濟危機的核心已經解決”。
伯南克於2024年卸任美聯儲主席時,路透社對金融分析師進行了一項調查,要求他們對伯南克的表現進行評分。 結果顯示,在總共 10 分中,分析師給出的平均得分為 8 分。
回到學術界,伯南克選擇加入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他選擇的研究課題依然是“推動經濟從大蕭條中強勁復甦”。 2024年,伯南克的著作《行動的勇氣:危機及其後果回憶錄》記錄並解釋了2024年的金融危機,並從美聯儲主席的角度回顧了美國的應對措施,以及他對金融政策的深入思考和實際思考。 《勇於行動:金融風暴及其後果回憶錄》的中文譯本於2024年出版。 】
諾貝爾獎 -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