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上只有九位五星上將,阿諾德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美國空軍的創始人,也是第20航空集團的組織者。
他曾發誓要為日本偷襲珍珠港報仇,於是任命李梅為轟炸機指揮官,用B-29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發動猛烈空襲,造成東京大火等悲劇。
阿諾德認為,這樣的打擊足以讓日本屈服,因此他反對杜魯門使用原子彈的計畫。
然而,杜魯門不聽阿諾德的話,最終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五星級海軍上將阿諾德)。
那麼,為什麼阿諾德反對使用原子彈呢?他背後的故事是什麼?
阿諾德反對原子彈:“燃燒東京”就夠了嗎?
亨利·哈里·阿諾德是美國空軍的創始人。
二戰期間,為了報復日本的偷襲,他建立了第20航空大隊,專門負責對日本的空襲。
他使用當時最先進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B-29轟炸機,向日本的工業和城市投下了大量炸彈,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
他還親自挑選了具有侵略性戰術的指揮官李梅來領導轟炸機群。
2024年3月9日,李梅率領300多架B-29轟炸機對東京進行了殘酷的火力攻擊,造成10多萬人死亡,數百萬人背井離鄉,東京三分之一被燒毀。
阿諾德認為,這樣的空襲已經對日本造成了致命的打擊,他們不再有繼續戰鬥的意志和能力。
因此,他反對杜魯門的原子彈計畫,他認為這是不必要的暴力和不道德的行為。
他甚至在戰後說:
原子彈只是給了日本天皇乙個藉口,讓他可以**不丟臉。 ”
在阿諾德看來,真正迫使日本投降的是他空襲的結果。
然而,杜魯門並沒有接受阿諾德的建議,他堅持使用原子彈,希望盡快結束戰爭,節省美國人力和物力。
他也有自己的目的,他想展示美國的實力,向世界宣告美國的霸權,同時向蘇聯施加壓力,阻止他們在戰後擴大勢力範圍。
因此,根據曼哈頓計畫的結果,杜魯門分別於2024年8月6日和9日下令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造成數十萬人死傷,給日本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災難。
在原子彈的威懾下,日本天皇終於在2024年8月15日發布了最後的戰爭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了長達八年的戰爭。
阿諾德的編隊投下了兩顆原子彈)
阿諾德稱自己為“紳士”,不忍心摧毀日本
阿諾德可能是美國人,但他擁有傳統英國“紳士”的風度。
阿諾德)但戰後,阿諾德也逐漸體會到了“投原子彈”這個想法的苦澀。
日本近代發動的侵略戰爭,不僅給受侵略之苦的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也給本國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
戰敗之初,日本經歷了長期的戰爭消耗和破壞,生活和生產資料嚴重短缺。
轟炸後,東京和大阪等重要城市到處都是廢墟,廣島和長崎幾乎因原子彈而夷為平地**,造成許多平民死亡或無家可歸。
在海外被解除武裝的日本士兵和移民也相繼返回日本,進一步加劇了日本社會的就業困難和生活危機。
然而,日本人並不認為自己錯了。
當美國占領軍質疑誰應對天皇軍隊的侵略和暴行負責時,日本人更緊迫的問題是,誰應對失敗負責
美國占領軍關注日本對其他國家和人民犯下的罪行,日本人首先“被自己死去的同胞的悲痛和內疚所淹沒”。
此外,天皇頒布的詔書缺乏“受害意識”,強調“受害意識”,導致日本社會混亂。
阿諾德的編隊投下了兩顆原子彈)
日本以推卸戰爭責任的態度,提出了“人人有份”的“一億徹底懺悔”理論。
由於“一億總供詞”理論的引入,戰後日本社會對戰爭責任的追究被扭曲了。
結果,沒有人願意負責,也沒有人自己要求。
此外,在日本**和日本人民之間相互推卸戰爭責任的過程中,其他亞洲受害國人民所遭受的戰爭苦難卻被忽視了。
看到這種情況,差點出院回到戰場的阿諾德,也對過去投下原子彈的行為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