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廣場協定》簽訂以來,日本的麻煩似乎一直在繼續,經濟發展停滯了10年、20年甚至30年。 以至於新世紀過後不久,中國的GDP就被中國超越,成為千禧年第三。最近,有訊息稱,日本作為第三古老的地位沒有得到保證,它將被已成為歐洲病夫的德國超越。 預計德國將在第三個千年繼續其輝煌。 而這個變化,實在是讓人眼花繚亂,出乎意料。
現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了一篇題為《南韓的科研實力正在超越日本》的文章,這給日本這個科技型國家敲響了警鐘。 因為,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研究機構 2022 年對學者**的調查,南韓在質量方面的世界排名超過日本,躋身前 10 名。 2000 年,南韓排名第 14 位(前三年和前三年的平均值),此後一直排名第 12 位至第 14 位,直到 2017 年,2019 年躍公升至第 10 位,超過日本,最近一次是在 2020 年。
這個結果其實並不意外,據有資料顯示,2024年南韓的研發支出達到約102萬億韓元,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排名第五,佔GDP的比例為493%,僅次於以色列,位居世界第二。 人用錢賺錢,有什麼樣的投入,就會有什麼樣的產出。 顯然,日本希望在研發方面投入更多。
另一方面,日本一直吹噓自己是乙個以技術為基礎的國家,自然科學類別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很多。 然而,經濟發展似乎並不順利,這當然被廣場協議刻意打壓,一些日本企業的商業模式似乎受到了批評。 主要原因是他們缺乏嚴謹的科學態度,甚至像三菱重工、新日鐵這樣的巨頭公司也長期造假。 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這些公司的領導出來道歉道歉,態度似乎很誠懇,然後就應該繼續裝假了。
儘管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南韓更關心諾貝爾獎。 每年秋天,當諾貝爾獎頒獎季到來時,南韓人都會擔心自然科學領域仍然沒有獲獎者。 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人對該國的研究能力持樂觀態度。 這也表明,南韓不僅願意投入科研,而且對科研的態度也十分積極。 有理由相信,南韓自然科學類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定會出現。
因此,正如一些日本人所說,日本有很多東西可以向南韓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