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不希望每個人的身體都受到傷害,但是對於我們無法控制的突發情況,我們該如何判斷和處理,什麼時候必須去醫院請專業人員介入呢?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個關於觀察傷口感染的小知識點。
有些朋友也有過類似的生活經歷,傷口感染,無非是傷口變紅、腫、熱、痛,然而,在傷口門診工作中,有很多患者在創傷發生多日後才來到門診,傷口本身並沒有發展成感染的傷口,最後被我們“養”成感染狀態。
那麼什麼是傷口感染呢?傷口感染有哪些表現?為什麼會發生傷口感染?下面,我們將圍繞這三個問題為您揭開傷口感染的面紗。
傷口感染教科書的定義是微生物侵入傷口組織並繁殖引起的病理作用或組織損傷。 從定義中我們知道,微生物不應該存在於人體組織中(消化系統除外),那麼微生物從何而來呢?一旦我們人體的“裂縫”被撕開,或者我們的保護屏障喪失,細菌和微生物就會從空氣、表面或任何可以到達傷口部位的東西蜂擁而至,到達傷口的內部組織。 在細菌繁殖的過程中,我們的人體是在努力“工作”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從我們**受到外界傷害的那一刻起,我們人體就調動了免疫系統去“調查”它,在發現“敵情”後,免疫系統立即開始“出兵”,派出我們人體執行力最高的白細胞與“敵人”“決一死戰”。 此時此刻,我們的傷口床就是他們的戰場,這不僅僅是戰場,而且必然會“紅熱”,傷口向我們展示的是“紅腫熱”的表現,那麼我們為什麼會感到疼痛呢?這是乙個複雜的過程,在我們身體組織受損或發炎的情況下,受損的細胞會釋放出各種內源性引起疼痛的物質,而這些引起疼痛的物質會以不同的方式啟用疼痛感受器,更準確地說是傷害感受器,而這些受體是什麼?它是我們周圍的游離神經末梢,神經系統通過一系列傳導到大腦後感受到疼痛,目的是警告人體,此時我們應該對傷口給予一定的重視。 在收集了眾所周知的“紅腫熱痛”症狀後,傷口現在感染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傷口正處於乙個非常重要的階段——炎症階段。 這個階段是傷口癒合的唯一途徑,但不會持久,如果傷口3-5天後炎症反應持續存在或變得越來越嚴重,甚至產生膿液,不幸的是,此時的傷口已經達到了我們最不想看到的感染階段。
總之,傷口感染通常表現為發紅、水腫、疼痛、發熱和膿性滲出物。 這些是傷口感染的跡象。 但是我們人體是不同的,身體對傷口感染的表現也不同。 例如,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傷口感染的症狀可能缺乏上述典型表現,可能僅表現為區域性疼痛。 因此,對於不同的特殊患者,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乙個好的傷口,為什麼會發生傷口感染?
傷口內部組織是非常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溫床,傷口內細菌的生長速度超乎我們的想象,細菌汙染在幾分鐘內-2-4小時細菌定植-6-12小時細菌重定植或已出現隱性**感染,在理想條件下,以大腸桿菌為例, 20分鐘可以培養到下一代,1個細菌每月8小時的繁殖能力2*106,10個小時的繁殖變成1*109,細菌的數量正在以我們肉眼難以察覺的速度瘋狂增長和繁殖,如果不及時消毒和包紮傷口, 它不可避免地會向感染的方向發展,進而影響傷口的癒合。
預防傷口感染最有益的措施是什麼?
堅持更換敷料是預防傷口感染的基本措施和原則。 因此,在意外外傷的情況下,應及時就醫,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或自行或在醫院完成每次傷口治療。 當然,不同傷口的癒合速度是不一樣的,需要專業人士給予正確的指導和控制。
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傷口感染的小知識點,希望朋友們能夠學會在發生意外時自我監測傷口,及時就醫,把傷口感染的跡象扼殺在“搖籃”裡!
正文|普外科 韓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