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乙個溫暖的地方,為家庭提供愛和關注;但它也可能是悲傷壓力的土壤。
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子女年老了不給孩子帶來負擔,已經成為最大的尊嚴。 就好像他們應該把自己的閒錢用於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孫女,或者努力自己掙錢來減輕子女的壓力,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家庭和社會的尊重。
人們為了在老年時獲得尊重而必須“有用”,這難道不也是一種悲哀嗎?
如何照顧老人?由於身體狀況、經濟環境、家庭關係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每個老年人的生活環境差異巨大。
在偏遠地區的農村地區,經濟相對滯後,年輕勞動力流失嚴重,因此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留下老年人從事各種工作是很常見的。 只要還有勞動力,絕大多數農村老人都會盡最大努力養活自己,哪怕已經瘦骨嶙峋,步履蹣跚。
有些八旬老人身體不如以前好,但當孩子外出打工時,他們只能選擇自食其力或打工,賺取微薄的收入。 在粵西,牡蠣工廠很多,每年旺季都有不少老人來採摘牡蠣,一天最多能賺到30元。 雖然他們的收入不如年輕人多,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對現狀感到滿意,因為他們可以使自己在經濟上自給自足。
對於身體尚健、能夠獨立生活的老年人,依靠自身或子女的經濟支援,基本可以解決生活費問題;然而,當他們患上身體疾病並失去自主能力時,往往會涉及整個家庭。
住院期間,除了子女的經濟支援和父母向醫生的介紹外,更重要的是每天送餐,協助老人進行日常生活所需的簡單活動。 在上廁所這樣的事情上,老人也需要有人出面幫忙。
對於這些老人來說,他們的行為無疑成為了整個家庭的拖累,無疑給他們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在村鎮的衛生所裡,經常看到老人帶著孩子前來就醫,伴隨著孩子的責備。 有一位老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診所。 家人告訴老人,老人經常進出醫院,因為她害怕死亡,看不見。
就連同病房的老人也會指責她,“你為什麼快80歲了,總是來醫院?把大家都拖下來,你怎麼想不到?”
孩子們對家裡老人頻繁出入不滿:“到了老年,怎麼會有這麼多病,就照顧好吃喝就行了!”
家庭對老人的照顧,不是因為他們作為病人所得到的憐憫、同情和關懷,而是更多的無助和不情願。
沒辦法,我畢竟是你的摯愛,我有義務照顧你。 】
即使在許多現實中,關懷的過程也充滿了人為的情緒,如憤怒、不耐煩和迫害。
許多觀眾會在道德層面上站出來批評農村兒童,他們面臨著照顧的困境,譴責他們的無情和道德淪喪。 但是,如果我們處於如此真實的情況下,我們不一定會比他們更好。
即便如此,我們看到的老人家庭氛圍中,充斥著責罵和蔑視,但即便如此,這個家庭也確實在繼續努力維持對老人的照顧,雖然沒有我們想要的那麼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