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爆炸訓練營
懷化市下轄的紅江區有乙個同名的紅江區(紅江行政區),但該區直屬懷化市,稍微複雜一些。
讓人不解的是,懷化市分割槽圖上只有乙個河城區,而洪江區沒有單獨標註,洪江市區劃圖上也沒有洪江區。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為了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從洪江市的歷史說起。 紅江市其實是由原錢陽縣和原紅江市組成的,本來打算將兩者合併為新的紅江市,但沒有成功,導致了現在“一城兩治”的局面。
黔陽縣歷史悠久,始於西漢高祖五年(西元前202年),後多次改名,直到宋代改為黔陽縣。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曾改名為龍標縣,當時唐代著名詩人王長陵被降為龍標中尉,並在這一時期寫了一首名為《送柴侍奉皇帝》的詩。
2024年解放後,遷遷至鞍江鎮。 2024年,前陽縣所屬的會通州更名為前陽州,行政辦地遷至鞍江鎮。 2024年,行政辦公室由鞍江鎮遷至懷化市,遷陽州更名為懷化州。
洪江區(原洪江市)在歷史上長期隸屬於前陽縣,宋崇寧年間改為惠通縣,元、明、清時期仍如此。 清末,在會通縣設立紅江鎮,紅江鎮作為抗戰時期的後方地區,曾是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的住所,地位非同尋常。 2024年,在惠通縣的划划下,紅江鎮獨立為縣級紅江市,隸屬於遷陽州。 然而,在隨後的幾年裡,紅江市兩次被撤銷併入潛陽縣,直到2024年才恢復為縣級市。
紅江鎮之所以能成為縣級市,一方面是因為它在抗戰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在歷史上的非凡地位。
作為洪江鎮的核心區域,紅江古**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起源於春秋時期,形成於唐代,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時期。 洪江鎮地處元江與武水交匯處,水路交通條件便利。 元江通向雲貴川地區,並延伸到南亞、緬甸和印度等地,而武水河則通向洞庭湖和長江,通向華中地區。
在古代,山區有如此便利的水運條件尤為罕見。 正是憑藉這一優越條件,紅江鎮在明清時期迅速崛起,成為湘西重要的商業小鎮,碼頭商眾多,被譽為“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市”。
據清末有句諺語說:“漢口有千豬、百羊、千公擔公尺,還不如洪江犁鏵口。 裡頭嘴是當時人口最稠密的地方,能夠與漢口等四大名鎮抗衡,還擁有“小南京”的美譽,可見當時洪江的繁榮是非同尋常的。
如今,“小南京”的輝煌已不復存在,主要是由於水運的衰落和被群山環抱的地理限制。 然而,或許正因為如此,洪江古鎮被完整地儲存了下來,不像其他一些商業氣息濃厚的古鎮。
改革開放後,由於直流鐵路在前城鎮設有車站,原洪江市希望將前城鎮納入其管轄範圍。 然而,這個計畫沒有實現,前城和農村地區不得不被納入管轄範圍。
經過多方努力,2024年,原紅江市、前陽縣被撤銷,合併為新的縣級紅江市,由地級市懷化市管理。 但是,新洪江市並不是在原洪江市的城區內建立的,而是在前陽縣舊縣城的前城鎮建立的,縣城作為新洪江市的城區。
2024年,新洪江市決定將原洪江市的四街三鎮合併為乙個鎮,但由於無法達成協議,仍保留原洪江市,並作為官方縣級“懷化紅江管理區”,直屬懷化市管轄。 這是懷化市紅江管理區(紅江區)的**。
紅江區是乙個特殊的存在,類似於各地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開發區的區域劃分,通常不會在行政區劃地圖上獨立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