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語言》,崔瑩著,由《生活、閱讀、新知識》出版。
田繼如. 與花有關的詩歌有很多,而這些詩歌,無論是寫在英國19世紀詩人華茲華斯的《水仙》中,“所以我的心裡充滿了幸福,我與水仙共舞”,還是中國宋代女詩人李清釗的《風生在塵埃中,芬芳的花朵枯竭了, 我厭倦了日夜梳頭。 物是人,什麼都不用做,就想先哭“,所有的蠟燭都照亮了人類同理心的傳統。 由此可見,花在植物學中早已不僅是符號,更是人類情感的具體表現。 在他的新書《花的語言:英國古典版畫中花草的秘密》(以下簡稱《花卉的語言》)中,作者探索了過去和現在,引用了經文,講述了鮮為人知的花草軼事。 本書的前半部分詳細介紹了24種花卉的歷史和傳說,以及相關的文學作品和名人軼事下半部分簡要介紹了其他136朵花的外觀和姿態。 看完後,我不禁感嘆:儘管東西方文化差異巨大,但同一朵花蘊含著相似的文化意象,喚起了人類共同的情感起伏。
《花的語言》中介紹的第一朵花是山茶花。 縱觀歷史軸線,我們可以深入了解花意象的起源和傳承。 山茶花於2024年從中國帶到英國,當時它只是一種普通的植物。 19世紀,法國作家大仲馬的《茶花女》構建了乙個淒美的愛情象徵的核心。 從此,山茶花逐漸成為人類情感表達的隱喻。 法國設計師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深受《茶花女》中山茶花的隱喻影響。 她所愛的男人嫁給了別人,最終死於車禍,而這段未實現的愛情就像是《茶花女》故事的翻拍。 後來,山茶花成為香奈兒產品的象徵,紀念她刻骨銘心的愛情。
狗薔薇(野薔薇)是《花的語言》中又一讓人感覺情感上介紹的花。 犬薔薇以相同的頻率與女性力量產生共鳴。 英國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喜歡白玫瑰,白玫瑰賦予了玫瑰獨立和自力更生的底色。 19世紀,英國著名女作家艾公尺莉·勃朗特在《愛情與友誼》一詩中將友誼比作野玫瑰,並稱讚友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這種對友誼的頌揚在她的**《呼嘯山莊》中再次得到證實。 主人公嘉芙蓮和希刺克厲夫之間毀滅性而熱烈的愛情和友誼,也反映了艾公尺麗自己的情感態度。 在英國歷史上,這些傑出的女性將她們的情感傾注在玫瑰中,凸顯了女性力量與玫瑰之間的聯絡。 在《花的語言》中,作者寫道:“它們很像它們喜歡的犬科動物玫瑰——它們自由生長,它們用深色的香味打動人,它們在每天的早晨和黃昏都令人著迷。看似嬌弱無力,卻有足夠的鋒芒保護自己。 ”
在共時軸上,花朵的意象似乎也微妙地重合。 在希臘神話中,希臘仙女芍娜愛上了太陽神阿波羅,並被阿佛洛狄忒怨恨,阿佛洛狄忒將她變成了牡丹。 這個傳說暗示著,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 在中國古代,牡丹也被稱為“會離開”。 《詩經》中,男女互贈牡丹,以表達告別之情:“唯師女,奕琪互相蔑視,送他們牡丹。 “離別時,把牡丹送給對方,像折柳一樣,表達相愛之人分離的痛苦。 此外,牡丹的治療作用也使其成為中西方文化中的好兆頭。 《花語》提供了另乙個關於牡丹起源的傳說:希臘醫生佩恩用牡丹治癒了他病的陰間,卻嫉妒他的老師阿斯克勒庇俄斯。 為了保護佩恩不被老師毒死,宙斯把他變成了牡丹。 因此,在西方人眼中,牡丹不僅具有治病之力,還能與妖魔抗衡。 在中國古代,牡丹也可以給人們帶來好訊息。 比如紀雲在《讀魏草堂筆記》中寫道:“我知道這花是好兆頭,如揚州牡丹,偶開金腰帶”,這段話反映了中國古人對牡丹美意的想象。
《花的語言》呈現了花的時空旅行,是乙個多重詮釋、文化生成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人類的情感和它們的表現方式是相互聯絡的。 “看人性改造世界”,花語在時間上的交匯,與同步性,讓人們看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與投射。
*: 溫 Wei 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