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後,我的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開始是眼睛抽搐,還以為不是好好休息,過一會兒就沒事了,沒想到很快,整個左臉就開始不停地抽搐。
去醫院檢查後,我被告知我有面部痙攣。 於是我盡力做針灸、吃藥、打針......折騰了三年,非但沒有產生任何效果,反而越來越嚴重。
慢慢不敢出去逛街,不敢和朋友吃飯,不敢出去拜訪客戶,不敢和同事、不敢和領導聊天......我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敏感,總覺得有無數雙眼睛盯著我,說著我的臉。
我的心很痛苦,但我找不到出路。 最終,在與家人討論後,我決定進行手術。 2024年春節剛過,我就去武漢同濟醫院做了面部手術。
我以為這只是乙個小手術,但醫生告訴我,我必須做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意味著我首先要面對各種不可預測的風險,其次,我和我的家人必須承擔巨大的手術費用。
我丈夫和我都是工薪階層,我們的收入剛好夠養活。 為了給孩子乙個更好的未來,我和丈夫掏空了家裡的錢,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學校。 結果,我和我丈夫能夠拿出很少的錢。
經過深思熟慮,我們決定做這個手術。 畢竟我還不到四十歲,我不想在剩下的時間裡一直生活在鬱悶和自卑的狀態中。 顯然,我和丈夫沒有足夠的錢支付手術費用,所以我不得不向哥哥姐姐和女朋友借錢,我們終於湊夠了手術的錢。
手術後,我的臉好多了,但是整個身體變得非常脆弱,頭髮掉了很多,走了不到100公尺就上氣不接下氣了,總有一種早早步入老年的感覺。
那時候,還是新冠最肆虐的時候,我坐立不安,每天都害怕害怕,我害怕自己會被新冠感染,我害怕我的身體會更虛弱,我害怕我會早點......越是擔心,越是焦慮,越是焦慮,越是擔心。
我祈禱自己能成為幸運兒之一,但我對冠狀病毒沒有免疫力。 每次發燒,左手都會不斷麻木麻木,心悸呼吸急促。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根據網上的推論,我以為我可能是心臟出了問題。
於是趕緊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我的心臟沒有問題。 我不相信醫生說的話,如果沒有問題,為什麼我的身體會出現這麼多症狀。
於是,我開始到處問人,看西醫,吃中藥。 但無論我去看了多少醫生,我的手仍然麻木。
我丈夫感覺到我每天的狀態,拉著我說:“你太著急了! 你的身體沒有問題,那是因為你整天想得太多了。 如果你總是這樣做,你的手術將是徒勞的。 ”
我也同意我丈夫說的話,我也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 但不到兩天,我還是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只要我躺在床上,我的腦子就會不停地想:如果我在半夜突然死去怎麼辦?
不! 我不能! 兒子還沒長大,欠的錢還沒還清......
我越想睡覺,我就越睡不著,我越睡不著,我變得越暴躁。
我的身體問題似乎越來越嚴重:我總是感到頭暈,我無法坐起來或躺下。 即使在我頭暈之後,我又開始嘔吐,我吃了什麼,嘔吐了什麼。 有時,我會在半夜醒來,感覺到我的心臟、手和腳在抽搐。 漸漸地,我睡覺的時候不敢閉上眼睛。
我的情況越來越糟,兒子在學校也生病了。 把兒子帶回家後,他還是像小時候一樣對我很粘人,睡覺的時候不得不趴在我身邊,不舒服的時候不停地抱著我哭,哭著喊媽媽。
在我和兒子一起度過的兩天裡,我的身體似乎沒有任何不適。 似乎那時候,除了擔心兒子,看到兒子這麼難受,身體也不再有頭暈和恐慌的症狀,每天盡力照顧兒子,幾乎一碰枕頭就睡著了, 而且根本沒有失眠和無法入睡。
我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身體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是不是因為平時太在意自己的身體,所以把疼痛放大了,讓我整個人看起來都病了。
弄清楚後,我想試著把注意力從其他事情上轉移開,看看我的身體會不會好起來。 最初,我強迫自己讀書,有時是文學書籍; 當你無法冷靜下來時,就找一些無腦又搞笑的**來觀看; 有時,我也會去找一些關於中醫的書來學習; 或者當我無法平靜下來時,我寫作,盲目寫作,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慢慢地,我意識到我能夠靜下心來讀一本書,我能夠一口氣寫出數千字的“隨筆”,我是如此的幸福。
而且,在那之後,我不僅對閱讀和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我的健康狀況也逐漸好轉,症狀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從未出現在我身上。
現在,除了白天上班,我幾乎把所有的空閒時間都花在了下班後的寫作上。 每天早上,我都會跑步和鍛鍊,因為閱讀和寫作也需要良好的身體。
你看,我所有的身體疾病都是由焦慮引起的。
步入中年,面對生活中的一些不快樂,我們或多或少會感到焦慮。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緩解它,它會慢慢地將後果反饋給你的身體,讓你的身體越來越差。
如何化解心中的焦慮?
首先要做的是轉移你的注意力。 當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時,我們不應該害怕,冷靜地面對,學會面對,慢慢適應,然後克服它們!
其次,當我們焦慮的時候,可以試著多讀書,或者用文字傾訴,這樣我們才能放鬆和理解:人生不只有煩惱,還有很多快樂!
最後,中年人的焦慮寫在了自己的身上。 善待自己的身體,不熬夜,不暴飲暴食,多運動,做乙個身心在路上的人!
end作者 |周西平:熱愛生活的中年婦女,喜歡用細膩的言語表達內心的情感。 (顧曉琪站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