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年的籌備,小公尺的首款車終於正式亮相。
2024年12月28日,新年前三天,小公尺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上台亮相**小公尺首款車——Su7(發音為Su7),備受期待和劇透。
備受關注的產品**一直沒有公布,甚至在為數不多的提及**中提到它時,雷軍也不得不強調990,000 不可能,1490,000 不必考慮它。
但三個小時的演講還是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 雷軍給出了小公尺首款汽車的定位:堪比保時捷和特斯拉的夢想之車,並用5個維度的研發故事和產品的各種功能來說明造車1003天的故事。
在2024年底,這樣的敘事方式似乎與國內智慧型電動汽車的內卷化環境有些格格不入。 但這樣的飛躍故事,才是如今的小公尺汽車所需要的:價效比不再是這家公司的主要方向,在走向高階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才是未來的目標。
雷軍說:1003天,攢一輛車容易,但要向前發展卻不容易。 發布會上,他從電池、電驅動、大型壓鑄、智慧型駕駛、智慧型座艙五個維度介紹了小公尺汽車的研發故事。
有必要與時代的精英同行。 這是寫在小公尺Su7發布會的PPT上。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小公尺在汽車機械化、電動化、製造製造等領域的投入有些出乎意料。
在電驅動領域,小公尺花了兩年多時間研發了自己的HyperEngine V6 V6S超級馬達,以21000轉/分的轉速位居行業第一,超越了特斯拉Model S Plaid。 與此同時,另一款轉速高達27,200rpm的HyperEngine V8S超級發動機預計將於2024年上車。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突破轉子在高速運轉下的物理效能,小公尺還與首鋼建立了技術聯合實驗室,通過在材料領域的聯合研發,解決電機轉速問題。
在電池領域,小公尺研發了全球首款倒置電池CTB一體式電池(即電池與車底一體)電池。 電池組最大容量可達150kWh,理論CLTC續航里程可達1200km以上。
小公尺自主研發的9100噸超級壓鑄機小公尺。
小公尺甚至在製造過程中開發了自己的整合壓鑄技術——這項由馬斯克領導的新技術有望引發汽車製造的一場革命。 過去,只有達到一定量產規模的車企才會捲起這項技術。 如今小公尺的加入,也能體現出小公尺長期以來造車的決心,以及其投入大、領域廣。
該集群裝置占地面積840m,總重量1050t,鎖模力9100t。 配合小公尺自主研發的視覺化大型模型質量判斷系統,小公尺汽車後地板可實現72個零件合一,減少焊點數量840個,整體重量減輕17%,生產工時大幅降低45%。
投資壓鑄機看起來像是與特斯拉小公尺的手腕搏鬥。
除此之外,小公尺還採用了精心的機器,同時節省了製造成本。 採用一體式壓鑄車型,往往對於使用者維修成本較高,小公尺汽車採用三段式可修復設計——一體式壓鑄後地板+中高速塌陷區+低速塌陷區,在中低速碰撞時,無需更換大型壓鑄件;在高速碰撞中,這種設計還可以滿足90kmh的後方碰撞標準。
當然,智慧型化是科技公司進入智慧型電動汽車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 今年10月,小公尺正式發布了面向人、車、家全生態的全新系統澎湃OS。 這被視為小公尺在智慧型座艙領域的核心底層競爭力。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雷軍官宣澎湃的OS在車上,並從學習成本、系統流暢度、軟體生態和硬體生態四個維度介紹了車機系統。
小公尺小公尺SU7中控屏的尺寸和引數。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小公尺要做的就是讓車機系統的操作達到和操作手機、平板一樣的效果。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不僅螢幕需要足夠大,而且系統也需要足夠流暢和絲滑。 根據發布會上顯示的資訊,小公尺汽車的起步速度可以達到149秒內,手機**會議可以共享外接攝像頭,車載閱讀燈可以呼叫手機的光感測器。
從體驗的角度來看,僅僅共享硬體是不夠的。 在開發人員和系統工程師眼中,使產品適應不同的螢幕尺寸是一件小事。 因此,小公尺選擇了16:10的中控屏比例,可以讓小公尺平板上的APP無縫到車上,為開發者解決了難題;同時,小公尺手機的應用也可以直接PIN(投屏)到車側的螢幕上,投影後支援在車端直接操作,變成執行在手機上的雲應用,在車端使用。
su7可以通過小公尺座艙內的觸電連線到小公尺生態硬體。
不僅如此,得益於小公尺豐富的物聯網智慧型硬體生態,小公尺還在中控屏下留下了足夠的硬體介面,四組PIN點供電通訊設計可以擴充套件物理按鍵,可以毫無感覺地智慧型搭配小公尺家居裝置。更有意思的是,小公尺su7還全面支援蘋果carPlay,後排的擴充套件屏介面也支援ipad接入,雷軍表示,要讓蘋果使用者駕駛小公尺汽車,也有不錯的體驗。
在智慧型駕駛領域,雷軍在2024年年中的個人演講中提到,希望小公尺的智慧型駕駛在2024年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今天,他再次強調了這一目標,並表示希望小公尺自主研發的NOA(城市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在2024年底前開通100個城市。
小公尺汽車的智慧型駕駛目標,明年將進入小公尺第一陣營。
在技術層面,小公尺通過自適應變焦BEV技術、道路大模型、超解像度占用網路技術三項技術提公升了感知識別技術。 在硬體方面,這款智慧型駕駛系統搭載了2顆NVIDIA Orin高算力晶元,綜合算力高達508tops。 MAX車型始終擁有1個雷射雷達、11個高畫質攝像頭、3個公釐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共計27個感知硬體。
可以預見,在2024年,一家科技公司將以強大的研發和AI能力加入這個戰場。
小公尺Su7的車身尺寸為4997mm×1963mm×1440mm,軸距為3000mm,整體造型呈現低窪跑車姿態,風阻低至0195cd。同時,得益於前向研發的純電動平台,該車還擁有105L的後備箱容積。
小公尺su7的雙電機版本的零百加速度為2小公尺 78 秒。
得益於小公尺聯合研發的HyperEngine V6 V6S超級馬達,小公尺SU7 Max版的000加速度可以達到278 秒(減去起跑時間),最高時速達到 265 公里/小時。 在小公尺風智慧型機箱、CDC阻尼可變減震器、博世ESP10中得益於0車身穩定系統、博世DPB制動控制器、布雷博四活塞固定卡鉗等眾多配置的加持,雷軍表示,它不僅為美觀而設計,更為駕駛而設計。
在整個發布會上,雷軍似乎刻意迴避了**這個話題,在提到幾次的時候,雷軍也強調了990,000 不可能,1490,000 不必考慮它。
我們可以簡單地從目前透露的一些配置資訊中猜測其背後的定價邏輯:
對於一款智慧型電動汽車來說,最大的成本是電池,佔整車成本的40%-50%左右。 小公尺Su7有兩個續航版本,CLTC模式下續航里程分別為668km和800km,MAX版本採用800V超級快充,充電5分鐘即可達到220km。
雷軍在發布會上介紹:三元鋰(電芯材料°電(電池容量)、寧德時代,這三個要素加起來意味著成本超過10萬元。 可以看出,至少高階版小公尺Su7的電池成本更高。
不過,根據工信部公開的資訊,小公尺Su7和Su7 Max兩版在電池、電驅、智慧型駕駛硬體等方面似乎存在不小差距。 那麼,我們能想象在小公尺Su7的入門級版本中獲得類似於Redmi的型號嗎?
無論如何,對於小公尺和雷軍來說,小公尺汽車的正式亮相用了1003天,這不僅是對製造能力的新考驗,更是對一家科技公司調動過往軟體、系統等各方能力的全方位管理和運營考驗。 2024年,人車家的故事即將迎來新的篇章,小公尺汽車的故事也將是小公尺集團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