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俄羅斯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工業基礎。
然而,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從未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自90年代初以來,中俄合作了30年,投資了數百億美元,但沒有乙個先進的聯合裝備問世。
為什麼?
近日,中俄民航領域合作專案CR929聯合客機正式終止。
它是中國和俄羅斯聯合開發的遠端寬體客機,旨在打破波音和空客的壟斷,提供更多的選擇和競爭。
但專案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雙方在技術、分工、市場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導致進度緩慢,成本上公升。
最終,中國決定單獨開發C929,而俄羅斯則退出了合作。
事實上,CR929並不是中俄合作的第乙個失敗案例。
在此之前,中國和俄羅斯還合作過乙個重型***專案,即AHL。
這是中俄兩國***的大噸位聯合開發專案,旨在滿足雙方在民用和軍用領域的需求,提高運輸能力和靈活性。
但專案也遇到了不少困難,雙方在技術、分工、市場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導致進度緩慢,成本上公升。
最終,中國自主研製了直-20,而俄羅斯則沒有明確的後續計畫
回顧過去30年來中俄的合作專案,我們會發現,除了“雷霆”戰機、殲-11A戰機等少數成功案例外,大部分專案都以失敗告終或沒有實質性合作。
例如,蘇-30MKK戰鬥機和伊爾-76 78運輸機加油機都是中國要求的,俄羅斯提供成品,不涉及核心技術的共享。
而蘇-35SK戰機和“現代”級驅逐艦都是在特殊情況下由中國直接購買的,沒有聯合研發過程。
那麼,為什麼中國和俄羅斯不能像歐洲國家那樣合作開發一些先進的裝置呢?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中俄兩國的軍事需求和發展目標不盡相同。
中俄同為大國,都有自己的戰略利益和安全考慮,不可能完全聽從對方的意志。
中俄在軍事領域的合作往往是基於某種戰略平衡或互補考慮,而不是建立在真正的信任和共識之上。
因此,在合作過程中,雙方往往存在很多保留和限制,不願意分享核心技術,也不願意承擔太多的風險和成本。
這導致合作效率低下、質量低下,難以實現預期目標。
其次,中俄兩國的產業水平和技術能力存在差距。
中國和俄羅斯都是工業強國,各有優缺點。
但總的來說,近年來中國的工業水平和技術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俄羅斯則落後了。
這就導致了合作過程中一方領先,一方跟隨,或者一方滿意,另一方不滿意的局面。
這關係到合作的平衡與穩定,也影響著合作的創新與突破。
第三,中國和俄羅斯的市場需求和競爭環境不同。
中國和俄羅斯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國之一,都有自己的市場需求和競爭對手。
但總的來說,中國的市場需求更大,競爭對手也更多,而俄羅斯相對較小,數量較少。
這就導致了雙方在合作過程中,一方主動,一方被動,或者一方急而冷淡的局面。
這影響到合作的動態和協調,以及合作的好處和前景。
綜上所述,中俄軍事領域的合作雖然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潛力,但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
這些困難和挑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也不是被一些人的障礙所阻擋的。
這些困難和挑戰,需要雙方以更加開放務實的態度,更加坦誠合理的溝通,更加平等互利的合作,才能克服和突破。
否則,中俄合作的幻滅,只會剝奪雙方的重要機遇,也剝奪了世界的一股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