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經落下帷幕,A股上市公司過去一年的財務管理資料已經出爐。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券商中國記者梳理風資料發現,2024年A股上市公司使用自有或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的情況與往年有明顯差異。 一方面,2024年進行財富管理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將創近五年新低另一方面,理財認購總規模也大幅萎縮,同比下降約35%5%。
從理財產品的認購品類來看,多數A股上市公司更青睞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規模仍是上市公司選擇的主要品類,但這些產品的認購規模較2024年大幅下降;此外,信託和逆回購資產沒有減少,反而錄得較大增長。
認購理財跌至近五年“冰點”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滬深兩地上市公司2024年認購資料已經出爐。 根據風平台資料,券商中國記者發現,2024年,上市公司認購理財意願將跌至近五年的“冰點”,無論是購買理財的公司數量、認購產品數量還是認購總量, 所有這些都創下了過去五年的新低。
資料顯示,2024年,滬深兩地共有1147家上市公司使用自有或閒置資金購買理財,較2024年減少301家,降幅約為21%,創近五年新低。
萬得資料顯示,2024年上市公司披露,各自公司年內共認購理財產品14633件,購買產品數量同比減少28件3%。2024年,A股上市公司認購的理財產品規模也出現轉下,全年累計認購金額為9584只57億元,上年同期為15萬億元,減少5430元95億元,全年下降35%5%。
資料**:風)。
梳理近五年資料,2019-2024年,上市公司購買理財規模波動幅度不大,可穩定在142萬億元到1規模在5萬億元之間。 然而,2023 年的數字明顯低於往年。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總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公司經營業績不盡如人意,閒置資金減少。 Wind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所有A股公司營收同比增長2%23%,淨利潤同比下降2%13%,各方面增速均不及2024年同期。
其中,上交所主機板和深圳主機板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為-027%、-4.67%;科創板、北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為-3904%、-23.89% 和 -579%。
另一方面,受巨集觀經濟因素影響,企業更傾向於將資金用於再生產或增加企業流動性同時,年內銀行多次下調存款利率,銀行理財波動性加大,導致投資理財收益率下降,導致企業理財意願進一步下降。
存款和銀行理財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分析2024年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的具體構成可以看出,絕大多數上市公司仍將存款產品作為其資金配置的首選。 上市公司配置的存款產品主要包括存款、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和通知存款。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2024年上市公司配置的存款產品較2024年呈現全面下滑。 截至12月31日,A股上市公司近一年認購的存款產品數量同比下降35%33%,訂閱大小為 722082億元,較2024年減少約4300億元。 其中,跌幅最大的品類為通知存款產品,按年減少58個26%,結構性存款、定期存款和普通存款均按年下跌超過33%。
事實上,臨近年底,全國大中型商業銀行再次集體宣布下調存款利率。 這也是自2024年以來存款利率的第三大降幅,此前國有銀行在6月和9月下調了包括期活期在內的多種存款產品的利率。 最新一輪下調來看,各大國有銀行主要下調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一般下調10個基點、20個基點、30個基點,存款期限從1年到5年不等。
經過這一輪降息,多家主要銀行的5年期掛牌利率已降至2%。 回報率一般低於銀行理財公司發行的現金管理產品。 存款產品收益率反覆下降,降低了上市公司投資收益較高的存款產品的意願。
資料**:風)。
銀行理財方面,2024年初,銀行理財受到去年債券市場負反饋引發的理財“贖回潮”慣性影響,以固定收益類債券為主要資產的銀行理財淨值仍出現較大回撤, 而淨值的劇烈波動甚至跌破1,衝擊了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各類投資者的信心。
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2024年A股上市公司持有的銀行理財規模較2024年減少約873億元,購買規模僅為73424億元,減少543%。這也是上市公司持股銀行理財總規模連續第五年出現下滑。
其他理財產品方面,2024年上市公司認購的企業理財和投資型公司理財將錄得大幅增長,但跌幅不及存款產品和銀行理財。 其中,2024年**企業財務管理626家78億元,同比下降20%;投資公司理財147家96億元,同比下降約32%。
值得注意的是,前幾年上市公司認購意願相對較低的信託產品和逆回購產品,2024年不會下降,反而會錄得大幅增長。 例如,上市公司認購的信託產品較2024年增長約21%9%,204 分5億元;逆回購產品增幅更大,同比增長約1%6 次至 6291億元,這也是由於該品類產品基數較低。
部分企業將在2024年縮減理財規模。
2024年底,大量上市公司宣布披露2024年委託財務計畫。 粗略分析多家上市公司的公告顯示,2024年上市公司縮減投資理財規模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例如,中糧資本12月28日宣布,公司及下屬公司2024年將利用臨時閒置資金委託理財,單日最高餘額不超過20億元,已經比2024年計畫少了10億元。
根據中糧資本的公告,公司表示,2024年委託理財是在保證日常運營、有效控制投資風險等各項資金需求的前提下,利用自有資金購買安全性和流動性高的低風險理財產品。 此舉有利於提高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現金資產收入。
無獨有偶,創新新材料、海力生物、新奧等多家公司日前也公布了2024年財務計畫,均較上年有所下滑。
此外,上市公司偏好購買各類理財產品也呈現短期趨勢。 根據各大上市公司相關公告,部分公司購買了較多的銀行理財產品,大量持有期為1天、7天、30天的短期理財產品作為現金管理工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