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新中國”消費品仍在不斷湧現,但一些......的新中國茶館已經悄然關閉
本文原載紅餐網(ID:hongcan18),作者:何培玲;編輯:王秀清。
從去年開始,“新中國茶館”成為眾多消費者的熱門打卡地,創業者也嗅到了商機,紛紛加入這一賽道。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業務,我們發現一些新的中國茶館創業者正在“退坑”,新的中國茶館在社交平台上已經不如以前了。
從驚人的人氣到企業家的退出,這兩者之間發生了什麼?新中式茶館還是創業的好賽道嗎?
開一天,丟一天,
年輕人不喜歡再喝茶了?
今年3月下旬,沈習在四川某四線城市某社群開設了80平公尺的新中式茶館,主打茶**,1壺茶+2點小吃,售價56元。 包括裝修、購置、租金押金在內,深西開業前期共投入20多萬元。
然而,自開業以來,神溪茶館的生意一直黯淡無光。
銷售額一直很低,幾個月來近 20 天營業額為零。 沈習告訴紅餐網,拓展新產品難度很大,附近的消費者來一次基本不會再來了。
為了挽回店家的業績,沈習嘗試了很多方法,比如邀請當地短**網紅到店打卡,組織漢服和攝影愛好者到店裡做活動等,“但通過活動吸引的客人很難成為回頭客。 ”
沈習粗略計算了一下,開業前3個月的月營業額只有幾百元,更別說收回了20多萬的投資成本,甚至連店鋪每月的固定開支都覆蓋不了。 今年9月,沈習決定關閉自己創辦的茶館。
關閉茶館的決定並不容易,沈習對開設茶館有著濃厚的個人興趣。
去年下半年,沈習辭職回老家創業,先後考察了奶茶店、美容院、文具店等專案。
茶館生意最終的失敗,也讓沈習思考,“是我不能做生意,還是這個生意本身很難賺錢?”
沈習的情況並非個例。 在社交平台上,仍然有很多像沈習一樣已經關門或準備關店的中國新茶館老闆。
小紅書博主“小葉愛茶”說,他的新中式茶館今年8月開業,三個月後關門。 茶館開業3個月後,一直有很多問題困擾著他,比如“茶湯能不能放在漂亮的容器裡,再搭配幾份甜品,讓年輕人接受”、“茶湯能帶來層次感的喝茶感”、“新中國茶館是新的**”, “打卡業務真的做很久了嗎”,......
想了想無果後,小葉選擇關閉茶館,計畫重新探索一種讓消費者喝得好茶的茶空間模式。
紅餐網在社交平台搜尋發現,在與新中式茶館創業相關的備註和短**中,“避坑”“慎入”等關鍵詞頻頻出現。
與此同時,新中國茶館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在減弱。
張舜(化名)是居住在杭州的茶文化愛好者,據他介紹,杭州的茶文化底蘊深厚,2年前,杭州某景區新開的一家中式茶館還很受年輕人歡迎,人均消費100多元,週末很難找到,但從今年開始, 來店消費的顧客數量明顯減少,這家店也多次推出**、打折等**活動,“風已過,消費下降,年輕人可能又不喜歡喝茶了?”
美食探索博主Yoyo也告訴紅餐網,雖然新中式茶館依然是年輕消費者喜歡去的地方,但與去年相比,他也覺得新中式茶館的受歡迎程度有所下降,“與剛起之初相比,店裡的'打卡派對'少了, 只有那些喜歡喝茶的人才會去。
“站著賺錢”不容易
一群創業新手為自己的理想付出代價
市面上有那麼多新的中國茶館,難道都處於危機之中嗎?事實上,紅餐廳已經觀察到一些新的中國茶館發展良好。 那麼,什麼樣的新中國茶館正在隕落呢?
首先,從經營主體來看,很多落馬的中國茶館新企業家都是餐飲新手或創業新手,開店的想法過於理想化,對商業定位和盈利模式的概念不是很清晰。
近年來,出現了一批年輕的創業者,他們有自己的消費眼光和高品味,把喝茶、和人聊天當成優雅的愛好,而不是在經營上真正的生意,沒有想清楚店家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投資回收週期需要多長時間, 誰是主要的目標消費群體。濰坊餐飲法律顧問團隊總經理方黎明說。
比如方黎明,曾經遇到一位企業家,在一線城市的繁華地段開了一家新的中式茶館,總投資600多萬元,店面面積200多平方公尺。 店家院子裡堆滿了假山和奇石,四周流水,可謂是一景一景,只設定了4間包房,“*價格在200元左右,在周邊地區已經很高了,但不管怎麼計算, 這個定價無法達到每日盈虧平衡線。 據估計,這樣的店鋪每天至少要賣30**,收入在7000元以上,才能保住資金。 最終,這家商店在開業 2 個月後關閉。 ”
沈習也告訴紅餐網,她原本以為小區居民的生意好做,客流量穩定,沒想到小區裡的主要消費群體,家庭消費和老年消費,對她的茶館不感興趣。 “有老人問我有沒有麻將室,聽說沒有,就走了。 ”
多位茶館老闆和上游茶商也告訴紅餐網,目前關閉的門店大多是個體店主開的獨立茶館。
其次,一些獨立茶館缺乏核心競爭力,盲目追逐熱點,最終只能關門止損。
市面上一些知名連鎖茶館品牌往往產品線豐富,也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茶館的裝修和產品研發上,打造“一店一景”。 這些核心競爭力的背後,是資本、一流鏈、人才團隊等品牌壁壘。
對於獨立茶館來說,隨著各種“新中式”門店的出現,單純模仿新中式風格,營造氛圍感,很難繼續經營下去。
廣州一家新中式茶館的老闆龐龐(化名)告訴紅餐網,他的店位於某網紅街區,近兩年附近又開了一家新中式茶館。
例如,購買袋泡茶的顧客可以享受熏香的折扣,我也會向購買香的顧客推薦適合燒香的茶葉。 “例如,胖乎乎的。
投資高,周轉率低,投資回收期長
新中式茶館“好看,不容易做”。
新的中國茶館看起來很有魅力,但比許多僵化的類別更難經營。
1、主營氛圍感不低,投資成本不低
首先,營造新的中國氛圍需要足夠的店面空間和高品質的陳設和布景。
茶館老闆鍾生告訴紅酒樓,以位於二線城市寫字樓商務區的200平公尺毛坯店為例,做乙個新中式裝修成本至少要50萬元,“對於乙個面積不到150平方公尺的店來說,很難做出效果”。
如果開一家社群店,雖然50平公尺店的裝修成本可以控制在10萬元左右,但後期需要不斷更新軟裝,營造清新感和氛圍感,茶具也需要不斷更新。
2、有效運營時間小,無法利用外賣平台拓展收入渠道
根據許多新中國茶館老闆的說法和公眾評論,新中國茶館通常每天只開放約6-8小時,從午餐時間到晚上9點。
同時,從消費習和消費者認知來看,新中式茶館業態相對簡單,難以拓展到早餐、晚餐等場景,也難以延長營業時間增加營收。
此外,茶館消費注重泡茶飲水、場景體驗和社交功能,這也使得茶館難以通過外賣渠道進行銷售**,擴大營收。
3、座位數少,離職率低
茶館是乙個離職率非常低的行業,顧客點一壺茶喝一下午的情況並不少見。 同時,由於新中式茶館注重營造氛圍感,需要大量店面面積用於布景,因此店面的客容量遠小於餐廳。
曾經投資過一家新中國茶館的小紅書博主溫妮文靜在發文中感嘆道,“前期投入大,但(門店)容量低,即使天天爆滿,也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盈利。 ”
如果周轉率保持不變,店主需要想辦法提高單價或復購率,以提高ping效率,否則將難以應對開店成本的上公升。
但是,考慮到客戶留存率,直接提高產品的單價是不現實的。
因此,許多茶館採用“茶+餐”的形式來增加附加值,例如“圍著爐膛泡茶”,就是將下午茶場景引入茶館。 如果茶水費按人收取,一般是20-60元,如果提供“圍爐泡茶”**,那麼如果算上“茶+茶甜品”,單價可以達到100元以上。
然而,“茶+餐”也會帶來新的問題。
溫妮文靜在筆記中表示,開店以來遇到的問題大多集中在茶葉上,很多顧客接受不了超過120元的茶**,有人說128元的**高,給的點心太少,感覺不值這個價。 最終,由於茶**引發的投訴越來越多,她取消了店家的茶葉兩人**。
總的來說,新中式茶館未必是偽需求,消費者對純茶和新中式消費場景並不抗拒。 然而,作為一家投資門檻相對較高、投資回收期較長的企業,經營一家新的中式茶館並不容易。
對於運營商來說,在準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探索出可行的商業模式並不容易。 說白了,“這條路可以走,但很難走”。 鯤鵬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