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熱的是什麼?
ChatGPT是人工智慧的代表,無一人。
星空君是個時髦的人,除了ChatGPT,他還經歷過克勞德和國內的ChatGPTM、文心一妍、訊飛星火等等。
在實際應用效果方面,國產大模型表現非常出色,與全球頂級龍頭ChatGPT的差距不大,可以成為生產力工具。
非常弱的人熱衷於為人工智慧構建一些邏輯陷阱,認為國產大模型不如ChatGPT。
但是,真正實用的AI是用來解決普通問題,比如分析資料、提供**、文章等,在大多數場景下,國產大模型是完全夠用的。
在日常工作、學習和寫作方面,星空君嚴重依賴AI,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你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做了什麼?
使用 AI 繪圖。
書中有**屋,書裡有閆如玉,不如改成AI自己的**屋,AI有自己的閻如玉。
2023 年 11 月,最流行的開源 AI 繪畫工具 Stable Diffsion 迎來了 Turbo LCM 時刻。 官方推出一款名為Turbo的加速工具,清華團隊推出了一款名為LCM的加速外掛程式。
這兩個工具將繪圖速度提高了十倍以上,即使在廉價的顯示卡上,幾秒鐘即可輸出影象,只需幾秒鐘即可執行出令人滿意的結果。
每天深夜,星空君的顯示卡不再嚎叫。
隨著AI技術的進步,除了在硬體層面增加顯示卡以提高算力外,在軟體層面進行調優也可能帶來革命性的進步。 在未來的AI時代,對計算硬體的需求可能遠低於此前的預期。
有了AI算力和算力優化的概念,一家公司的市值在短短幾個月內就上漲了60多億。
它叫恒威科技。
1500萬的收入。
在AI的浪潮中,許多上市公司被吞沒,股價暴漲。 包括恒威科技。
與阿里巴巴、華為、科大訊飛等公司直接基於算力卡訓練AI大模型不同,恒威科技既不搞算力,也不搞演算法,那麼它到底在做什麼呢?
該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時代,算力將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公司智慧型系統平台業務的智慧型計算板塊,為行業智慧型和AI應用提供平台硬體支撐,將受益於算力需求的增長。
這個平台硬體是什麼?
星控軍翻閱了公司近期的年報和半年報,發現都是普通的電腦網路裝置。
這些通用網路裝置與AI有關,但與AI無關。
據飛翔***介紹,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與科研院所合作的部分AI一體機和AI伺服器專案已經落地。
該方案基於恒威高效能AI伺服器平台,由飛騰CPU和位元大陸深度學習加速卡驅動,具有業界領先的計算效能,特別適用於大計算規模的深度神經網路的推理操作,可實現結構、人臉識別、物品識別等典型應用的AI加速操作。 和內容增強。
這可能是唯一可以在公司公開資訊中找到的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業務,它賣了多少錢?
1500萬。 按公司毛利率計算,毛利在800萬左右。
它帶來了超過60億的市值增長。 哎呀。
真。 核心業務。
根據2024年半年報,公司的核心業務沒有變化,即網路視覺化業務和智慧型系統平台業務。
1. 網路視覺化
從事IT的人更清楚,網路視覺化是現在流行的分析工具。 但這個產品並沒有很高的門檻,公司大約一半的業務來自網路視覺化。
資料**:Straight Flush ifind,製圖:詩歌和星星。
事實上,該公司所謂的算力調優,也依賴於乙個類似的視覺化平台,這是乙個監控平台的效果展示,而不是算力和演算法本身。
2、智慧型系統平台
另一半營收主要基於智慧型化系統平台,雖然加入智慧型化和AI集字幾乎接近,但公司平台仍以硬體+軟體運維模式為主。 沒有非常高的技術壁壘。
從公司經營規模也可以看出,公司自成立20年以來,已經上市6年,2024年營收僅達到7家7億。
資料**:Straight Flush ifind,製圖:詩歌和星星。
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營收較去年同期略有增長,淨利潤略有下降。
但作為一家綜合系統企業,公司季報的參考價值不大,因為公司主要客戶主要是央企、集團企業,而這些大企業的專案流程繁瑣,年底將有大量專案受理並支付。
關於研發費用的真相。
公司部分產品的毛利率已達到56%,在IT企業中相對較高,但公司淨利率僅為612%左右。
除了成本,你會發現公司最大的開支是研發費用。 2024年達到146億。
星控駿支援高新技術企業大力投入研發,但恒威科技的研發略有不同。 由於公司有556人(2024年年報資料),有324人算作研發人員。
研發費用絕大部分是研發人員的工資,即11億。 根據簡單的計算,研發人員的年薪約為30萬。
需要注意的是,該公司的產品是高度定製的。 基本上,它是按照甲方的要求進行全面開發改造。
這也意味著,300多名研發人員,除了部分總部中心開發底層外,大部分都是駐地工程師,不斷按照甲方的要求進行修補。
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在60%左右,各大客戶的銷售額均為05-1.大約5億,對於這種規模的專案,有工程師點名是常態。
然而,這些研發人員本質上是在為客戶服務,他們的技術積累很難成為公司的科研成果。 半年報顯示,公司共擁有軟體著作權142項,對於一家成立20年的IT公司來說並不算多。
公司只是合理利用稅收優惠額外扣除研發費用,實際上並沒有給公司本身帶來太多的研發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