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大舉拋售美債,突然引起全球廣泛關注。 報道稱,中國持續**程序,目前美國國債持有餘額僅為7781億美元,此舉令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感到不安。 儘管這個數字不是世界上最高的,但考慮到中國之前持有的規模和中國在全球債券市場的地位,它確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根據各種報道,中國拋售美債背後有複雜原因。 首先,中國債券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債務風險增加等因素使得中國有必要釋放部分資金來穩定金融市場。 此外,中國**也可能採取此舉來表達對美國當前經濟政策的不滿,以及對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回應。 此外,中國可能還想通過大規模的美債來影響美元的匯率,以保護其出口利益。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中國拋售美債無疑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目前,美國國債規模已攀公升至339萬億美元,相當於世界債務總額的10%左右。 儘管美國債務佔GDP的百分比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並不是最高的,但由於美國經濟的規模,其巨大的債務規模無疑使其成為全球債券市場中最好的國家之一。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資料,全球債務總額為307萬億美元,其中美國佔比超過10%。 不過,美國債務佔GDP的比值已經高達134%,預計2024年上半年美國將提高債務上限,繼續推動債務通脹。 這意味著美國債務規模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超過40萬億美元。 隨著債務規模的持續增長,美國的利息支出也在不斷增長。 過去,美國每年為美國債務支付數千億美元的利息,但現在這個數字已經飆公升到超過一萬億美元,而且還在增加。 由於長期借款,美國支付利息的壓力越來越大。 加上去年以來的加息,利息負擔已經超過了以前的水平。 然而,美國的償債將如何償還債務以及它是否可持續還有待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一直試圖通過縮減資產負債表來控制通脹。 然而,隨著中國和日本開始大規模**美國國債,美聯儲本身也加入了拋售的行列,這無疑將對美國國債產生巨大影響。 美聯儲聲稱出售美國國債是為了縮減資產負債表,以控制通脹,但實際上也是為了減少鉅額虧損。 據統計,美聯儲的損失已達1200億美元。 如果只是為了控制通脹,卻因為美債的拋售,美債的發行難度很大,顯然這樣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令人驚訝的是,購買美國國債的最大力量竟然是國內投資者。 資料顯示,他們占有76%的份額。 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債券份額曾高達34%,如今已暴跌至24%,表明外國投資者對美國債券的興趣正在逐漸減弱。
國內投資者青睞美國國債有兩個主要原因。 首先,美國國債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更安全的投資選擇,因為美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其債務違約的風險較低。 其次,美國國債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相對較高的利率和高收益率。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國債的利率一直在上公升,這使得它們的收益率低於其他國家,這也是外國投資者逐漸購買美國債券的原因之一。 此外,對美國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使一些外國投資者更加謹慎。
自去年開始加息以來,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公升。 它從之前的1%左右上公升到5%,雖然現在已經下降,但仍然保持在4%左右,相當於過去平均收益率的四倍。 隨著債券收益率的上公升,債券的大幅增加。 這也是中國和日本等國家承擔美國債務的原因之一。
除中國和日本外,美聯儲也開始拋售美國國債。 事實上,美聯儲持有近5萬億美元的美債,遠遠超過中國和日本的總和,美債保量排名第14位88%。因此,作為美國債券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之一,美聯儲大規模拋售美債對整個市場的影響非常大。
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美國債券無疑對全球經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首先,這種大規模拋售導致了美國債券的發行,這反過來又使得美國債券的發行變得困難,這可能使美國籌集資金變得更加困難。 其次,美債利息支出的增加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導致全球金融體系出現一些不穩定。
中國大量持有的美國債券的拋售可能會對美元匯率產生一定影響。 如果中國大規模的美債導致美元公升值,可能會引發美元貶值壓力,從而影響全球貨幣體系的穩定。 此外,美國債券市場的動盪也可能對其他貨幣的匯率產生連鎖反應,進一步影響全球**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由於美國國債和利息支出的增加,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可能會相應調整。 一方面,投資者可能會減少對美國國債的配置,轉而投資於其他國家的債券或其他資產,以尋求更高的回報。 另一方面,投資者可以增加對實物資產**等的投資,以分散資產配置,減少對美國債券市場的依賴。
債券市場的波動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有重大影響。 作為全球第一大債權國,中國大規模拋售美債無疑在債券市場掀起了一場風暴。 美聯儲的拋售使市場雪上加霜。 中日雙方都分析了中國大規模拋售美債引發的債券市場動盪,強調了美債規模巨大、持有美債風險。 文章指出,隨著美債規模的不斷擴大,相應的利息成本也隨之增加,美債發行難度大,債務償債能力成謎。 此外,文章還提到了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公升以及美聯儲參與債券市場拋售的影響和影響。 最後,文章呼籲投資者調整資產配置,尋求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