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上海博物館首次展出。
中西藝術名著對話展。
與李奧納多·達·芬奇的對話
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特別展”。
到目前為止,這是中國。
達文西原創藝術作品展最強陣容。
與李奧納多·達·芬奇的對話——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特別展”。
2024年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達文西唯一的乙個。
可以出口到義大利的油畫。
飄逸頭髮的女人》,第一次來到上海。
同時,跨越了李奧納多·達·芬奇40年的創作生涯
包含他最絕妙的發明想法。
《大西洋抄本》手稿11部,文藝復興時期的三位大師之一。
公尺開朗基羅的珍貴畫作也在展出中。
在本次展覽中,中西展品之間展開了一場有趣的對話。
更難得的是,上海世博會大片收藏有11組(18件)。
它也向觀眾展示。
唐寅的《秋風扇畫》、梁凱的《道君畫白素描》、趙勇的《長松系馬畫軸》......
堪稱“五代宋元明”國寶展。
與達文西等人的作品,形成了獨特的“對話”。
開幕前,《一件藝術品》的製片人玉茹。
與上海博物館館長楚曉波。
和義大利策展人Francesco D'arelli)
談了展覽背後的故事。
宣告:褚曉波、大仁利(Francesco D'arelli)
作者通過: Huang Xirui.
責任編輯:鄧凱磊。
褚曉波,上海博物館館長。
與One Art的製作人Yuru聊聊展覽背後的故事。
李奧納多·達·芬奇非常有名,很多觀眾會爭先恐後地去看這樣的展覽,但我們並不是簡單地把乙個展覽“包裝”好,送到上海世博會給觀眾看。
李奧納多·達·芬奇時代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東方與西方,在同乙個時間維度上,我們直觀地讓觀眾了解達文西同時代的中國藝術家是誰。 比如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只比達文西小18歲。
看到網上很多觀眾的評論,大家紛紛表示,除了達文西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外,他們對尚博帶來的博物館藏品抱有非常高的期待。
“與達文西對話——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特展”,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2023
我們這次展出的很多作品,在過去30年裡最多展出了1、2次,每次展覽只有2、3個月,平時可能看不到。
從藝術風格上看,我們精選了從五代到南宋、元代、明代的11組(18件)作品。
例如,我們可以看到梁凱的道教神仙肖像、趙庸的馬、沈周的橋梁,以及達文西的手稿、公尺開朗基羅的《習》和達文西學生畫的四幅作品。 西方藝術更理性,中國藝術更感性,這是藝術的兩面性。
與李奧納多·達·芬奇的對話——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特別展”。
2024年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李奧納多·達·芬奇,《飄逸的頭髮的女人》,約1508-2024年
大家都認識到,達文西的真品油畫其實是極其罕見的,大概十幾幅,不到20幅,而我們在中國真的很少見到達文西的真品畫作,因為他的畫作大多是禁止出國的,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飛到國外。
《飄逸頭髮的女人》是唯一一幅可以出口到義大利的油畫。 許多人甚至認為它比羅浮宮的瑰寶蒙娜麗莎還要好。
這幅畫的奇妙之處在於,她的五官非常逼真,但她的頭髮卻散亂飄逸,所以她也被稱為“散落的女人”。 在達文西的其他作品中,對髮絲的描繪非常詳細。 這種非同尋常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中國畫的寫意,將虛擬與現實相結合,非常獨特。
李奧納多·達·芬奇,《飄逸的頭髮的女人》,約1508-2024年
左:李奧納多·達·芬奇,《拿著銀老鼠的女人》,約1483-2024年;
右:蒙娜麗莎,約1503-2024年
李奧納多·達·芬奇畫的女性肖像大多是委託畫作,存在原型,如《蒙娜麗莎》《銀鼠女人》,但《飄逸頭髮的女人》中的女人是真的嗎,她的姓氏很好,她是達文西想象中的夢中情人嗎?時至今日,學術界仍未得出任何結論。
因為在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在畫人時並沒有完全按照真人畫人。 他會從無數模特中挑出他認為最美的鼻子、眼睛、嘴巴,把這些最美的五官聚集在乙個人的臉上,但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這樣的人。
這幅畫很可能是李奧納多·達·芬奇以這種方式創作的。 也有可能是完全現實的,只有模型的身份成為謎。
與李奧納多·達·芬奇的對話——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特別展”。
2024年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在這次展覽中,我們不想只是向觀眾展示中西兩種展品,我們也在思考應該用什麼樣的視角進行對話。 達文西的時代對應著中國的明朝,我們發現了當時最著名的明朝四部,著名的唐吟(Tang Bohu)作品和達文西的對話。
唐伯虎其實比達文西小18歲,那麼當達文西遇上唐伯虎,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呢?
唐伯虎,《秋風扇》,約2024年。
這是唐伯虎在上海世博會館藏中最經典的人物代表作《秋風扇圖》。 這幅畫描繪了西漢時期班結玉的典故,他被當時的皇帝冷落了。
而唐伯虎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並不被皇帝看重,他感受到了世間的冷熱。 他用非常抽象簡潔的線條,通過淑女們的照片,將這種心態表達得淋漓盡致。
如果李奧納多·達·芬奇當時來到中國,遇見了唐伯虎,兩位大師真的有過面對面的交流,相信他們會互相吸引。
“與達文西對話——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特展”,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2023
匿名,“門潘查圖”,五個朝代,約960年。
這一次,尚博鎮堂的一件珍品——五朝著名的“門盤圖”也展出了。
這幅畫創作於 1000 多年前,至少比達文西早 500 年,儲存完好。它曾經被皇室收藏,我們可以看到作品側面有7枚印章,都是宋徽宗蓋章,題詞是王守仁寫的。
你為什麼選擇這件作品?因為它非常逼真,所以它與李奧納多·達·芬奇的許多手稿中的發明非常相似。 儘管它們是在完全不同的時間創作的,但您可以找到相同的繪畫技巧或繪畫哲學。
匿名,“門潘查圖”,五個朝代,約960年。
門盤的畫面是磨坊的巨集偉景象,農民用船將糧食運到磨坊,最後進入兩層樓的結構。 下面有乙個大圓盤,叫做羅麵轉盤,隨著水的衝落而旋轉,帶動上面的水磨磨穀物。
這裡是前國營加工廠,左上角還能看到戴著官帽的**;下面寫著“新酒”二字,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酒店餐廳在圖片的最右邊是許多人吃飯的場景。
匿名,“Gate Panche Diagram”(區域性),五代,約 960 年。
這幅畫的風格被稱為風俗畫,我們比較熟悉的《清明節的河濱風光》就屬於這個題材。 不過,這幅畫比《清明節的河邊風景》要早,可以說是風俗畫的鼻祖。
與李奧納多·達·芬奇的對話——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特別展”。
2024年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在四樓的臨時展廳裡,我們甚至恢復了第五代“門盤圖”的木製水磨坊,以及整個兩層樓的結構。 這是尚博第一次做出如此精準細緻的修復裝置。
還有四個自然,建築,人類習和肖像裝置,靈感來自達文西的手稿,與Gate Pancha圖中的水磨並列。
梁凱,《道君白畫卷》,約2024年。
這次,我們還特意挑選了一幅南宋梁凱的白畫,這也是他留下的唯一一幅白畫,非常珍貴。
在這幅長約70厘公尺、描繪道家場景的畫中,梁凱畫了200多幅人物,非常細緻。
你為什麼選擇這件作品?因為在大型壁畫創作之前,白畫首先等同於素描,所以在宋代慢慢成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而文藝復興時期的很多藝術家在創作大型壁畫時,也需要做大量的草圖,比如達文西在創作《最後的晚餐》時。 這幅作品的白畫技法與西方素描技法形成了中西對話。
在這場中西展品的有趣對話中,上圖展示了“門盤圖”(區域性)和達文西的手稿(區域性)。
這一次,我們從時間語境和藝術風格的角度,對尚博的藏品與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進行了對話:達文西是如何畫馬的?我們的中國藝術家畫馬呢?希望我們的觀眾在看完之後,能夠從這兩個角度找到一些東西方的藝術和諧。
與李奧納多·達·芬奇的對話——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特別展”。
2024年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這個展廳設計的獨特之處在於,當你走的時候,你會發現側面有一扇門,可能是西式拱門的形狀再往前走,你可能會在右邊發現另一扇窗戶,窗戶的形狀靈感來自江南園林。
透過簡單的“門”和“窗”,你可以看到遠處牆上的作品,眼前的作品之間有一種微妙的聯絡。
為了保護文物,我們調暗了燈光的亮度,但還是希望觀眾有更好的視覺體驗,所以我們使用了流行的“多巴胺色”,整個展廳的色彩非常漂亮。
“與達文西對話——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特展”,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2023
我們展廳使用的所有玻璃都是低反射玻璃,這在視覺上“讓觀眾更清晰”。
根據以往文物保護的需要,卷軸需要盡可能平放,但經過認真研究和嚴謹論證,博物館專家將所有繪畫角度都提高到允許範圍內的最高,傾斜度達到60度。
可以拿出手機給畫作拍照,不會有倒影,關掉閃光燈可以把文物的細節一一拍下來,觀眾可以帶回家慢慢欣賞。 放大手機時,您可能會比在展廳裡用肉眼看到的更清晰。
“與達文西對話——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特展”,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2023
義大利策展人Francesco D'Arelli 與 One Art 的製作人 Yuru 對話。
《大西洋手抄本》就像李奧納多·達·芬奇的日記,他的所有興趣都儲存在手稿收藏中。 我們一直認為他是乙個畫家,但這份手稿讓大家意識到,他遠不止於此,他是乙個發明家,乙個熱愛生活、有想法的多面手。
你可以在他的手稿中找到馬匹、橋梁、女人、男人、防禦工事和戰爭機器。 對我來說,手稿比最終作品重要得多,因為通過素描,你可以了解藝術家創作構思的整個過程——達文西是如此的好奇,喜歡觀察所有自然現象。
李奧納多·達·芬奇,《大西洋法典》草稿。
《大西洋法典》匯集了達維達最巧妙的發明和想法,跨越了藝術家從2024年到2024年的40年職業生涯中的1000多頁。
《大西洋手抄本》的標題也很有意思,“大西洋”其實是古代地圖圖幅大小的尺寸名稱,所以後來的藝術史學家在收集手稿時,就用這個尺寸的地圖頁來命名手稿集。
上圖右:貝納迪諾·盧伊尼,《男孩與羔羊》
約1480-2024年
左:喬瓦尼·安東尼·波塔菲奧(Giovanni Antoni Portafio),《乙個眼睛清澈的女人的半身像》
關於1502 下圖是對的:
喬瓦尼·安東尼·波塔菲奧(Giovanni Anthony Portafio),《戴兜帽的年輕人》。
約2024年與李奧納多·達·芬奇對話 - 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藝術展”。
2024年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貝納迪諾·盧伊尼,《男孩與羔羊》(區域性)。
約1480-2024年
波爾塔菲奧、梅爾齊和盧伊尼是達文西的學生,與他們的老師有著相同的風格。
特別是盧伊尼的《母與子》,因其細膩的筆觸而被認為是藝術家最好的作品之一。 波爾塔菲奧的兩幅肖像畫,一男一女,併排放置在展廳中,使用相同的技術和構圖,彷彿他們是雙胞胎。
杜健,《淑女卷》(區域性),約2024年
與李奧納多·達·芬奇的對話——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特別展”。
2024年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這是中西展品之間的有趣對話。
左上:杜健,《女捲》(區域性)。
約2024年;
左下:喬瓦尼·安東尼·波塔菲奧(Giovanni Anthony Portafio),“帶眼睛的女性半身像”。
約2024年;
右上:趙勇(傳記),《長松系馬圖軸》。
約2024年;
右下:貝納迪諾·盧伊尼,《男孩與羔羊》(區域性)。
約1480-2024年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畫派中,你會發現畫家非常精確地描繪了人物的面部線條。 因為在那個時候,“人”是哲學和藝術活動的核心。
我認為中國畫家和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在肖像畫上的主要區別在於,中國畫的細節不像西方那樣精確和精緻,因為中國畫的視角完全不同,會更加朦朧和寫意。
與李奧納多·達·芬奇的對話——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特別展”。
2024年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公尺開朗基羅·博納羅蒂,《勞倫圖書館的門、窗和壁龕》
約1524-2024年
公尺開朗基羅·博納羅蒂,《腿》。
約1524-2024年
公尺開朗基羅的腿部素描,線條自由,筆觸快速果斷,突出了前景中腿部的肌肉線條,部分勾勒出輪廓,而另一條腿則彎曲、簡潔有力。
李奧納多·達·芬奇和公尺開朗基羅分別代表了文藝復興的開始和結束,這也體現在展覽中。
如果我們想為人類文明做出巨大貢獻,我們必須找到和諧與統一,而不是彼此分離——從知識的統一,到人類經驗的統一,到文明的統一。 我想這就是我們在這次展覽中想要傳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