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被廣泛認為是企事業單位的重要資產。 所有組織都希望通過構建資料中臺、資料資源池等資料資源管理應用平台,實現資料資源的資產化,並將資料作為組織的生產要素應用到生產和營銷中,以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
但是,資料也會應用到業務系統中,在這個輸入輸出轉換過程中,生成多少資料滿足業務應用的要求,是大家頭疼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資料人”近年來一直在做“資料治理”的原因。
無論是資料治理還是資料質量管理,資料標準都是不可避免的話題。 本文是對前一階段完成的乙個資料標準專案的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現在有很多企事業單位正在做或者已經做過資料標準,希望很多人會發現,完成的資料標準只是一堆檔案,被擱置了。 為什麼會這樣?通過幾個專案總結發現,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資料標準“不接地氣”。
許多組織使用外部諮詢公司在其組織內制定資料標準。 諮詢公司在行業內經驗豐富,但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資訊化程度、企業文件、戰略目標等不可能完全一樣。 照搬行業標準,提高組織的經營管理,勢必行不通。
2.資料標準無法執行。
也有很多企業通過一些第三方公司,通過研究、梳理等流程,有資料治理案例。 在組織內部業務專家和資訊人員很少或根本沒有合作的情況下,組織的資料標準就被制定出來,甚至沒有“徵求意見稿”的流程,就形成了“發布稿”。 很自然地可以想象,企業需要多少這樣的資料標準。
管理體系的實施不到位。
組織內設定的資料標準需要由特定的員工實施。 這就要求在制定相關制度時考慮到工作人員的主觀表現。 有必要通過績效考核進行激勵和約束,以便更好地執行資料標準。 當然,標準規範在相關工具和平台中固化管理流程和制度規範是卓越執行的前提。
通過專案總結,細化了企事業單位資料標準制定路徑
1.確定範圍。
確定範圍,就是根據使命、意願、目標的逐步分解,確定企事業單位當前和未來的業務領域,根據業務領域的現狀和需求,確定資料標準的實施範圍。
2.制定計畫。
根據實施範圍,結構性企事業單位未來戰略規劃,優先確定實施範圍的業務領域,從而制定階段性實施方案。
階段性實施計畫的制定可以基於“漸進細節”的概念來制定和修改實施計畫。
3.實體和關係梳理。
根據實施方案,對業務域中優先順序較高的活動進行分解,對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從而找出各個活動節點的輸入輸出資料、活動節點的處理規則等相關內容。 優化資料實體、屬性和實體之間的關係。
4.實體屬性定義。
實體提取提煉完成後,借鑑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事業單位內部資料實體屬性資訊,形成一套符合企事業單位的實體屬性資訊,從技術維度、業務維度和管理維護等維度對實體和屬性進行定義。
通過以上四個步驟,完成組織內部資料標準的制定,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後可予以公示討論和修訂。 在公示期間,可以將標準規範向下延伸到實施層面,將標準規範固化並應用於資料相關平台的資料管理服務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