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北京已經七年了,只在家裡呆了一年。 就我而言,春節不再是乙個節日,而是乙個日子。 我想現在一定有很多人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回首歲月,我們小時候的歲月才是真正的歲月。 春節期間最讓我們開心的三件事,都和我們的父親有關。 乙個是在路邊等爸爸回家,乙個是陪他去買肉,乙個是他給我們放鞭炮。
父親是建築公司的一名員工,常年在外很少回家,但每年過年總會回家。 那時候,沒有**和手機,但我們知道父親每年農曆十五後都會回來,而且大部分都是早上,我們不確定是哪一天。 每天吃完早飯,我們三個人就去五里外的公路邊等爸爸,直到中午才回家。 在期待和失去的同時,有時這樣的日子會持續十多天,直到我父親回來。 當然,父親回來的時候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好吃的,但現在我想肯定還有其他原因。
父親是我們村里為數不多的有正式工作的人之一,當時村里的人都很窮,但從我記事起,家裡就從來不缺錢。 那時候,人們一年吃幾次肉是很少見的,但是每家每戶過年都要買肉,但是有多有少。 每次我們家買肉,我和哥哥都陪爸爸一起去,每次爸爸去,都要買一大塊豬後座,有十幾斤,我們家是村里每年買肉最多的乙個。 爸爸走在前面,我和哥哥跟在後面,提著肉,我們真的很開心,很開心。
要說小時候過年最想吃的不是新衣服,也不是年錢,而是鞭炮。 那時候的鞭炮沒有那麼多的圖案,都是用繩子包起來的,上面寫著多少個響,最多是500個聲音。 收起來的時候,我們把它拆開,乙個個分成,然後放進口袋裡,每人拿一炷香,邊走邊收起來。 每年農曆三十三下午,父親都會把我們叫到他身邊,給我們每人鞭炮,每人200響,有時300響。 我還清楚地記得有一年,父親說,考試成績好的人再給我100個鞭炮,可是父親多給了我100個鞭炮,可是我哥哥哭了一下午,爸爸沒辦法,後來就去給我弟弟買了100個鞭炮。
現在我的孩子長大了,但我父親已經去世了。 另一方面,我的孩子們一定很期待他們的父親和他們一起在家過年,但我沒有,我不認為他們會這麼想,我錯了。 今年我還是打算不回家了,錢有時候比家更重要,責任和擔當永遠比理想和抱負更重要。 明年,我一定會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