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長沙,12月21日(全**記者楊蔚然,通訊員陳亞坤、宋芬、趙敏)在湖南航天醫院心血管內科急診室,奮戰半個月的劉爺爺(化名)終於轉危為安,隨後出院。 今天,劉爺爺又來醫院複診,醫生告訴他指標正常,老人緊緊握住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劉愛芳和主治護士王靜、宋芬的手,連連感謝。 回想起劉爺爺在心血管內科的治療過程,可謂驚心動魄。
在連續8次除顫後,患者終於轉危為安。
11月22日10時48分,劉爺爺因胸悶胸痛在當地醫院被發現血肌鈣蛋白陽性一周,認為為亞急性心肌梗死,緊急送往湖南航天醫院治療。 患者家屬報告,老人有心力衰竭和陣發性心律失常病史。 心血管醫師劉愛芳在檢查完患者病情後,立即下達醫囑,給予雙抗咀嚼,完善血液檢查和術前準備,同時聯絡手術團隊,並於11時30分迅速護送劉爺爺到導管室進行冠狀動脈造影。 14時47分,劉爺爺術後安全返回病房,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顯示三條血管嚴重受損,其中前降支中段已完全閉塞,支架植入後無殘餘狹窄。 考慮到患者病情嚴重、虛弱,無法忍受長時間繼續開啟右冠狀動脈,經與家屬充分溝通後,決定擇期進行右冠狀動脈開通手術。
術後胸悶、胸痛症狀基本消失,病情明顯好轉。 然而,11月24日22時48分,患者突然失去意識,無法說話,臥床休息時主動脈搏動消失,心電監護顯示有心室顫動,值班醫護人員立即給予胸外按壓、電除顫等一系列緊急搶救措施,並於當日23時04分, 患者恢復正常心率,搶救成功。
然而,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患者出現心室顫動復發,一系列發作,胸外按壓,除顫,再發作,胸外按壓,除顫,......病人被一場瘋狂的死亡“電風暴”擊中。 此時此刻,醫護人員高度警惕,全力以赴,共同對抗“電風暴”的無情殺手。 最後,經過多達8次的電除顫,聯合血管活性藥物和抗心律失常藥物,患者終於恢復了正常(竇性)心律和自主呼吸,各種生命體徵穩定。
“電風暴”,多與過度勞累、躁動、冷刺激等有關。
搶救成功後,心血管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曾先友立即組織全體參謀人員討論病情,分析患者心室顫動復發**,可能是右冠嚴重狹窄、缺血誘發的疾病所致。 在與家人溝通後,決定立即開啟右冠的嚴重狹窄,並在必要時植入ICD(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
醫療隊隨後再次護送患者前往導管室。 手術過程中,當導管觸及右側冠狀動脈開口時,患者再次出現心室顫動,經介入室醫療團隊搶救後,劉爺爺再次成功從“鬼門”中拉回,右側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成功進行,嚴重狹窄的右冠狀動脈重新開通。 經過這兩次干預,患者病情持續好轉,“電風暴殺手”徹底落敗。 在心血管內科醫療團隊的科學治療和細緻護理下,劉爺爺於12月4日順利出院。
內科主任、主任醫師肖瓊林介紹,所謂“電風暴”,即24小時內發生3次或以上的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引起嚴重血流動力學紊亂,需要立即進行電復律或電除顫,稱為室性心律失常風暴,簡稱“電風暴”。 肖瓊林表示,過度勞累、劇烈運動、吸菸、酗酒、暴飲暴食、情緒激動、冷刺激等,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 70%的患者在發病前常有先兆症狀,當出現持續性胸痛、胸悶等不適,休息後無法緩解時,應引起注意,立即撥打120急救**並及時就醫。 否則,心室顫動甚至“電風暴”都可能危及生命。
在今天的回顧中,劉爺爺和家人特意送上了錦旗,一段“醫術精湛,感情溫暖”的感謝詞,記錄了一段醫患情誼。 醫護人員的職責,讓這個寒冬,讓乙個家庭一如既往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