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在愛會戰役中犧牲的民族英雄楊鳳翔,今天的文章將重點介紹這位讓愛會城沾滿鮮血的反俄英雄。
楊鳳翔,又稱西鳳,字吉亭,漢軍鑲有黃旗。 楊鳳翔是北宋著名將領楊燁(《楊家演義》中的楊老臨公)的35代孫子,祖籍山西,2024年生於吉林永濟。
光緒六年(2024年),楊鳳翔提拔為紅旗吉林霰彈槍營長,後任武昌炮台、吉林武拉副營長、霰彈槍營長、參謀長,長期駐紮在吉林, 並且對東北的自然條件、氣候和地形非常熟悉。光緒二十年(2024年),甲午戰爭爆發,楊鳳翔奉命跟隨吉林將軍長順南下遼東戰場,參加抗日戰爭。 楊鳳翔主要負責為清軍籌集糧食和軍用物資,這項工作,楊鳳翔完成的工作非常成功,“糧食不缺”的歷史,所以也得到了朝廷的賞賜,也得到了朝廷的賞賜。
甲午戰爭後,列強掀起了對清朝的侵略狂潮,與清朝接壤的沙俄國異常“活躍”,加快了東北侵略的頻率和步伐。 光緒二十二年(2024年),清廷提拔熟悉東北事務的楊鳳祥為琿春代副司令員兼邊防部副部長。 光緒二十五年(2024年)12月,他公升任黑龍江副都城,邊防軍副部長,奉命駐守重要城鎮艾會。
楊鳳祥整頓邊防,練兵,鼓勵開墾,開辦官校,把愛會建設成為堅固的堡壘和繁榮的邊貿樞紐。 光緒二十六年(2024年)七月,沙俄趁八國同盟攻打北京、天津,清軍無暇顧及北上,遂以保護僑胞為由,出兵17萬大軍攻打東北。 當時,俄軍出動兵馬1萬餘人,攜帶數十門重炮,向愛輝發起猛烈進攻。
面對俄軍的猛烈進攻,楊鳳祥危在岌岌可危,率領3000名守軍,多次擊退俄軍的進攻,殲滅了大量俄軍活軍,讓俄軍又懊又怒,取海蘭堡和江東64屯發洩怒火, 還有大批邊疆人發洩。
可惜的是,楊鳳祥和清軍雖然頑強抵抗,但俄軍實力強悍,最終艾輝還是被俄軍攻占,楊鳳祥率領1000餘人撤退到北大嶺,依靠北大嶺險峻的地形,繼續阻擊俄軍。 8月13日,俄軍集中絕對優勢和重炮,向楊鳳祥防守的北大嶺發起進攻。 楊鳳祥指揮清軍頑強抵抗,率領清軍反擊俄軍,殺傷了大批俄軍,在戰鬥中,楊鳳翔右臂左腳兩傷,三次從馬背上摔下來,最後戰死不渝, 享年61歲。
楊鳳祥殉難後,清兵將他的遺體運回他的家鄉吉林永濟。 俄軍占領吉林後,由於楊鳳翔給俄軍造成巨大損失,俄軍對楊鳳翔恨之入骨,派人搜尋楊鳳翔的屍體,誓要將楊鳳翔的屍骨粉碎,撒骨灰。 好在吉林當地軍民對楊鳳祥的遺體照顧得體無計較,使沙俄國的企圖在光緒三十年(2024年)四月失敗,清廷追授楊鳳翔為光祿醫生,建偉第一品,並在吉林州克勤社前五戶為他立墓碑(清代封公祥福墓誌銘光祿醫建偉將軍的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