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於2024年12月30日刊登了一篇題為《西方正在對世界不可避免的東移發動徒勞的戰爭》的文章,作者是亞洲經濟和金融報告資深記者安東尼·羅利(Anthony Raleigh)。 以下為全文摘錄:
世界在經濟和金融方面分為兩個半球——乙個由美國領導,另乙個由中國領導——是最近經常表達的觀點。 這是乙個常見但過於簡單化的想法,因為世界上正在發生更大、更複雜的事情。
這涉及歐亞大陸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反過來又反映了世界方向和動態的根本變化。 這是乙個劃時代的轉變,有可能改變全球力量平衡。
近距離觀察時,這種轉變並不容易辨別,但新年的到來是評估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好時機。 我們可能需要回顧歷史才能正確看待事情。
在最近的此類分析中,《龍大陸編年史》追溯了我們現在目睹的近 600 年前君士坦丁堡於 1453 年落入奧斯曼帝國的**過程的起源。 報告稱,這“對當時的宗教界來說是個壞訊息”,因為這意味著土耳其人將控制地中海和“絲綢之路”的大部分地區。 如果歐洲人想要絲綢或香料,他們必須支付高昂的**。
《龍大陸經濟報》創始人路易斯-文森特·加夫(Louis-Vincent Gaff)在報告中指出,除非能找到另一條連線歐洲與印度和中國的路線。 確實發現了這樣的路線。 由於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航海家的發現之旅,世界經濟的重心從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
正如報告所指出的,“如果**在乙個地方被封鎖,它可能會在另乙個地方重新出現並變得更強大”。 土耳其人不可能知道這一點,但通過封鎖“絲綢之路”的**,他們最終推動了近代時期,並逐漸將地中海變成了乙個經濟落後的地區。
不難看出,這種轉變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啟動後的幾年裡所發生的情況有相似之處。 該倡議旨在通過龐大的網路將中國、東亞、中亞與歐洲及其他地區連線起來。
正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肯特·考爾德(Kent Calder)在其著作《新世界主義:21世紀的能源與歐亞地緣政治》中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將加強東亞、中東和歐洲之間的多方面關係,並最終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多邊格局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更容易理解北美和歐洲部分地區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反對。 然而,中國已經參與了世界其他地區的各種基礎設施專案,特別是在“印太地區”。
根據《龍州經濟報告》,未來十年“歐亞大陸作為乙個整體經濟將得到更大的鞏固”。 在這種背景下,幾乎每個月都會宣布建設新的公路、鐵路、運河或新的自由**協議,從而將伊斯坦堡與耶加達軸心的各個經濟體聯絡起來。
當然,目前正在進行的全球**革命不僅改善了國家和大陸之間的交通,國際**的構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隨著中國轉向更複雜、更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和高科技行業。
中國通過製造業和物流鏈在各國與其經濟的互聯互通方面發揮了作用。
所有這些都表明,全球商業和工業的重心已經轉移,並可能在未來幾個世紀繼續轉移。 這也表明,西方國家試圖力挽狂瀾的防禦性企圖,無異於把螳螂胳膊當車。
與此同時,已經展開或正在展開的**所推動的變革動力比試圖阻撓它的力量要強大得多,同樣徒勞的是試圖通過反對**和**鏈網路的變化來阻止經濟史的潮流。 報告稱,一些國家鼓勵國內生產商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因此,中國的**過剩在過去幾年中持續增長。 (朱杰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