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關於蔣介石生平的傳聞主要圍繞著蔣介石的母親展開,其中主要的“論點”是蔣介石的母親死後並沒有和蔣介石的父親一起埋葬,而是被埋葬在別處,這引起了一些懷疑和聯想,進而推演成許多故事。
蔣介石的母親王彩玉在2024年春天開始生病,蔣介石的妻子毛福美雖然在她身邊服侍,不知疲倦地通宵工作,卻沒有好轉的跡象。 2024年6月,蔣的母親怕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就堅持要去東方普陀,到海天佛國拜菩薩。2024年3月,王采玉還活著,大概是因為她覺得自己之所以能活下去,是上次去普陀山,所以決定再去海天佛國。 於是,蔣介石和毛福美再次陪伴著他。
然而,回國後,她一天天病倒,最終於2024年6月14日早上7時49分去世,享年58歲。 病重時,蔣介石從廣州匆匆趕回來;死亡的事情自然是葬禮的事情。
江母親的葬禮相當令人印象深刻。 當時,蔣介石已經在軍界聲名鵲起,兒子尊貴,母親尊貴。
在收到江母親逝世的訃告時,孫中山、譚彥敏、林森等國家***核心要人發來慰問電:福建省、廣東省、湖北省、湖南省、上海市的軍政領導人也來到奉化慰問,並在溪口聚集了一段時間。 江母親去參加葬禮時,孫中山派陳國富代為參拜,鞠錚、戴繼濤等政要也出席了葬禮。 孫中山先生的悼詞充分肯定了蔣介石母親培養蔣介石的功德:“仁慈勤勞,以照顧孤兒、養長、教成功”,“慈母之心,嚴師如師”。他還為江母親的銘文寫了一塊墓碑:“*江母親十年墓孫溫銘文”;此外,胡漢民為江母親做了墓誌銘,王精偉做了題詞,都是大書法家沈音墨寫的;後來,胡漢民收集了韓草權碑的筆跡,守護墓詩:“供息,憂愁歲月;白雲依舊在眼前,就像他們的故鄉一樣。 譚彥民題詞《江夫人如讚美》,林森致辭,還有張景江、許崇志等國民黨軍政要的輓歌詩多。 舊中國的普通女人,在她的一生中未必是獨一無二的,但肯定不罕見。
蔣介石母親去世後,蔣介石請奉化最有名的風水大師到處勘察墓地,最終選擇了溪口鎮以北約3裡的白岩山。 確定地點後,江每天前往白岩山監督母親墓的建設,並邀請江族人幫助組織葬禮,最終於同年11月23日完成埋葬。
蔣介石的父親蔣兆聰於2024年去世,當時他的長子蔣介石22歲,蔣介石9歲,蔣介石的弟弟瑞卿只有兩歲,蔣介石的兩個妹妹。 2024年,長大成人的蔣介石與哥哥一起將父親葬在溪口鎮以北約1公里的桃坑山右蟹塘。
蔣介石的父母雖然葬在溪口鎮北,相距不遠,但因為不在同一座山上,當然不能一起埋葬。
夫妻同生共死是中國古老的傳統,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蔣介石自稱是中華文化的復興者,卻把父母埋葬在兩個不同的地方,為什麼呢?
2024年10月,蔣介石在《慈安紀事》中寫道:我哥哥西侯、中正被埋葬在縣城北部的陶坑。 每次中央政府回省,都要為此負責,並豎立自己的墓碑,以顯示意志的堅定。 易貞出生時,以為他會成為我兩個兄弟的遺囑。 因新友年,布吉魚鱗在中脊,為先慈安噴。
據蔣介石說,他按照母親的命令,以這種方式埋葬了父母,而蔣介石的母親之所以決定這樣做,是因為她不想驚動蔣介石父親的靈魂。 事實上,仔細研究,這兩個問題都有點不情願。 首先是埋葬父母,雖然他們聽從了母親的命令,但是他們違背了父親的命令,因為當他們的父親選擇在桃坑建墓時,他不僅埋葬了徐夫人和孫,還建造了自己和江母親的墳墓,雖然江的母親王采玉當時只有32歲。 這足以說明,蔣介石的父親希望自己的小姐將來能被埋葬在他身邊,而現在蔣介石卻按照母親的命令被埋葬在另乙個地方,顯然不管他老父親死前是怎麼想的、算計的、安排的。 二是江的母親沒有葬在江的父親旁邊,雖然不會“啟動”江父親的精神,但缺少“萬年陪伴”。 幾千年來,夫妻倆很少同時死去,除非他們一起死去,所以死者會“驚嚇”前死者的靈魂,比如恆河的沙子和天上的星星。 儘管有這個驚喜,但它最終還是能贏得“萬年陪伴”,這也是一百個優點只有乙個缺點,或者一百個優點也可以變劣勢。 因此,夫妻死後同葬洞是中國喪葬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為什麼蔣介石的母親不願意與蔣介石的父親一起埋葬呢?
真正的原因是,在江父親趙聰家中,江的母親王彩玉是第三任妻子,當江父親生前選擇建墓時,江的前兩任妻子都位於昭聰墓的左右兩側,如果江的母親王彩玉再次被埋葬在桃坑山, 不管是左還是右,他都不能在江父親旁邊。江的母親雖然是寡婦,再婚,但她也被明傳媒嫁娶了,她被轎子抬到了溪口。 因此,當她聽說“甲子洞”是最好最乾淨的墓地,閒散的野鬼不會入侵,親人可以自由出入時,她一再叮囑蔣介石為她找甲子洞,把她埋在別處。
對於母親心中的小九九來說,蔣介石就像一團火。 他不願意讓母親從屬於徐太太和孫太太,也不想讓母親單獨下葬,所以當母親提出選擇另乙個墓地時,蔣介石向母親建議將父親在桃坑山的墳墓搬遷,母親和父親單獨安葬, 但江的母親並不想為此戳人骨,她堅決地說:“瑞遠,你要記住,我以後不會和你父親一起埋葬。 所以,蔣介石的母親說,她被分開埋葬,是為了避免驚動丈夫的靈魂,而蔣介石這樣做,是因為他想掩蓋和隱藏世人。 然而,老江和江的母親都沒有想到,正是這次單獨埋葬或者另一次埋葬,給江一家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那麼,就因為蔣介石的父母沒有葬在一起,難道就有傳言說蔣介石認識母親卻不認識父親嗎?這還有其他原因。
首先,江母親墓和江父親墓在規模和等級上有很大的區別。
位於白岩山的江母親墓地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乙個是墓冢,呈圓饅頭形狀,墓中間橫碑上刻有孫中山《江母親墓》等銘文;在橫碑上方的扇形柱子上,刻著“壺模腳式”字樣(據說也是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寓意江的母親是女性中的楷模,是值得效仿的模範;橫碑兩側,刻有蔣介石自書寫的對聯:“為災日倔強和賢德懺悔已晚,我以叛逆為恥,恨他一輩子”;江母親墓前種著兩棵石楠樹,周圍廣泛種植各種松柏樹。 形成青翠的森林海;江母親的圓饅頭墓,四周用山石砌成,但頂部的草卻疏離了。 關於這種建築風格有一種說法,傳聞風水先生當年選擇了這個地方,說這是最好的龍脈,周圍的土地就像彌勒佛,江母親的墳墓在彌勒佛的肚臍上,為了防止壓碎龍巢,墳墓前的石器不宜太重, 墳墓頂部不應用石板或水泥覆蓋。蔣介石自然而然地一一順從,然後形成了蔣介石母親墓的主要景觀。
江母親墓地的第二部分是江母親墓地。 它從白岩山腳下開始,直通江母親墓,全長668公尺,在江母親墓的起點豎立著一座石牌坊,65公尺,7公尺寬9公尺,有3扇門,中間有3扇門7公尺,門每側寬2公尺1公尺,中門刻有“江娘墓路”4個陰字,兩側刻有鮮花、盆景等各種裝飾品。 從那裡,有一條鵝卵石鋪成的小路,路邊有石凳,夾在松樹林之間。 江母親的墓道後來在2024年春夏兩季修好。
江母親墓地的第三部分是一座規模相當大的墓地,位於石牌坊和江母親墓之間。 進入石牌坊約200公尺處,路邊有崗亭,亭子周圍有長長的玻璃窗,亭子可容納20人,主要用途是蔣介石在墓地時的警示亭;從崗亭往上走約200公尺,是一座四合院,外門刻有“墳墓”二字,院內有12間平房,幾間房間中間的牆上矗立著許多石碑,兩邊有接待室和餐廳,還有警衛宿舍和廚房等等。 離“墳墓”不遠處是另一座建築群“慈安”,這裡既是供奉蔣介石曾祖和神靈牌位的地方,也是蔣介石回鄉後經常居住的地方。 1923 年 5 月在這裡建造了三間平房,並於 1930 年春夏兩季在墓地和墓地修復時被拆除和重建。
江母親的墓地一開始也比較簡陋,但經過多次擴建、增建、重建,並不豪華,但規模也相當大,但江父親的墓地卻不是。
桃坑山的江父親墓也是饅頭的形狀,雖然和江母親的墳墓相似,但是沒有墳墓,墓道,也沒有名人銘文,墳墓的建造比江母親的墳墓簡單得多,周圍的樹木也比較稀少, 但墓中間的橫碑上刻著“蘇安江墓”的字樣。蔣介石生涯結束後,父親的墳墓就再也沒有修繕過。 雖然每次清明節回老家,都要清父母的墳墓,但是他們都是親生父母,墓地的建設如此不同,難免會引起人們的懷疑。
其次,蔣介石母親去世後,蔣介石回到溪口時,住在蔣介石母親的墳墓“慈安”,報刊上經常有報道說,蔣介石在墓地招待國民黨重要軍政官員,這是引起外界懷疑的又乙個客觀因素。 蔣介石在溪口有很多居所,為什麼住在“慈安”呢?
蔣介石的母親於2024年11月23日下葬後,蔣介石於11月28日寫文,宣布與原妻毛福美、姚業成斷絕親情,隨後返回溪口,住在文昌閣、公墓或妙高台山莊。 2024年12月12日,日機轟炸溪口,江家後院平房被擊中,毛福美死亡。 與此同時,文昌閣也被夷為平地。 之後,蔣介石回到家鄉後,更多地生活在蔣介石母親的墳墓裡。
總而言之,蔣介石的母親並沒有和蔣介石的父親一起下葬,但蔣介石的母親卻有一點不可告人的秘密,蔣介石明白母親的用意,所以聽從命令,無論產生多少猜疑和謠言,也沒有太多奇怪的事情。
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請下次看蔣介石家史之謎(4)“關於蔣介石名字和話語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