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演員謝晉和李河東在崗寺節上說的相聲《五毒》因為內容很多低俗而被觀眾舉報後,評論區有人認為相聲本來就是肉笑話,所以應該說。
無獨有偶,每當網路上出現“反庸俗”的話題時,相聲圈中總會有對立的聲音:相聲本身是九流,相聲本身就是三庸之始,相聲自誕生以來,就靠肉笑話來逗人開心。 我不得不說,這些話簡直大錯特錯。
1.串擾開始。
自相聲行業誕生以來,就出現了兩種流派,一種是青門相聲,另一種是渾門相聲。
清門相聲以寫寫為主,傳統相聲中有很多經典的笑話,比如“八大變”,由清門相聲藝術家創作和傳承,馬三立的外祖父,陳永泉的外祖父和父親,謝晉的曾祖父都是清門相聲的代表。
渾門相聲是以市場笑話著稱的,很多相聲都是諷刺醜陋的,以勸人為主題,那就是“育人”相聲,當然,有些笑話確實包含了肉笑話和倫理內容,但渾門相聲絕不是以肉笑話為主的,因為渾門相聲藝人也要“造個春天”, 如果他們只開肉玩笑,他們可能根本賺不到錢。
相聲藝人最賺錢的場所是茶館、劇院、電台和教堂聚會等,這些地方要求藝人講文明的相聲,如果觀眾中有女性親戚,你敢說肉笑話,不僅容易挨打還賠錢。
只有在鍋被塗上,地面被遺棄的地方,如果周圍的觀眾主要是小販和棋子,那麼相聲藝人就會挑個肉笑話說,畢竟他們聽不懂你說的話。
因此,自相聲行業開始以來,肉笑話一直不是主流,文明相聲才是行業的發展方向,這也是由經濟利益決定的。 有本事的相聲藝人只能靠講文明相聲賺大錢,沒有本事的相聲藝人只能靠給街上的小販和棋子講肉笑話來謀生,要想改變生活,就得說文明相聲, 這已成為相聲業界的共識。
如果說相聲從誕生起就是乙個肉笑話,可能只能證明你家100多年來只在街上聽過相聲,你是什麼層次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相聲的演變。
相聲在舊社會時期就開始逐步演化,但演化過程緩慢,不僅受戰爭環境影響,沒有統一的發展規劃,而且相聲的受眾主要集中在少數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相聲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仍處於野蠻狀態。
解放後,在第一組織的號召下,相聲產業開始大規模發展,在內容中加入科普、宣傳、諷刺、讚美等主題,地域上開始向全國擴張,遠至新疆都有專業的相聲團體。
也正是因為相聲的大規模進化,促使相聲行業成為文學戰線上的輕騎兵,同時也帶來了藝術地位和演員社會地位的提高,相聲成為一種語言藝術。
上世紀80年代,相聲行業進入巔峰,相聲演員、流行歌手、電影演員成為最受歡迎的明星。
如果相聲行業沒有發展,還停留在舊社會,相信這個行業早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可能從乙個不入流的行業成長為曲藝第一,更不可能進入全國統一招生本科生。
3.進步是主題。
網上有一種說法叫“三代造乙個貴人”,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很多城市70後、80後就是這種情況,他們的父母很多都是在農村打工的農民,有的還沒上過學,卻供養子女考上大學,跳出農場來到城市。
70後、80後在城市裡辛勤耕耘,組建家庭,最終讓下一代過上了有車有房的優享生活,有的孩子學鋼琴和美術,有的孩子學機械人和無人機,無論是談吐、氣質還是知識,都和爺爺奶奶完全不一樣。
那麼問題來了,70後、80後的孩子為什麼不回鄉繼續種地呢?他們為什麼不像祖父母那樣讓孩子輟學呢?為什麼我們要讓孩子在道德、智力、身體、審美、勞動上全面發展?
因為作為個人和家庭,我們不斷追求幸福的生活,實現個人和家庭的進步,很少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回到過去的狀態。
對於乙個行業來說,沒有乙個行業不希望這個行業朝著文明和健康的方向進步,比如雙人轉行業就是這樣,曾經有一段時間,雙人轉行業因為太多的低俗內容,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已經成了“黃”的代名詞,有些內容甚至連成年人都無法接受。
為了讓行業適應社會的發展,綠色雙人轉開始實施,也得到了全行業的響應,極大地改變了整個行業的形象,提公升了整個行業的地位。
如果沒有綠色二人組帶來的行業進步,以蕭瀋陽、宋小寶等人為代表的民間二人組藝人,將很難成為知名喜劇演員。
對於乙個國家來說,文藝戰線當然也要跟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像我們這樣擁有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大國。
乙個擁有燦爛文明的大國,乙個在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都居於世界舉足輕重地位的大國,決不允許庸俗的糟粕佔據文化主流。
相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語言藝術領域占有重要地位。
對於那些鼓吹“相聲應該回到過去”的人來說,第一,你根本不了解相聲的歷史,第二,你完全不了解文化的意義,第三,你應該問問自己,你是否想回到過去,你的孩子是否想發展回到過去。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各行各業都在努力進步,何必讓相聲回去?
庸俗的糟粕本來就被相聲行業淘汰了,為什麼還要把垃圾撿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