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直被公認和倡導為幫助兒童大腦發育和思維鍛鍊的方式之一。 近日,在《了解大腦,開發大腦》中國學齡兒童大腦發育佇列研究的科普講座上,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陶莎指出,國外腦科學研究發現,閱讀能力強的孩子智商較高。
據悉,我國學齡兒童大腦發育研究也在進行中。 由北京師範大學牽頭,廣州市婦女兒童醫學中心、華南師範大學等76家心理學、教育、醫學領軍機構聯合參與的“中國學齡兒童腦發育佇列研究”旨在建立腦發育和中國標準的綜合評估體系,為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支援。
閱讀讓你的大腦更聰明。
大量基礎研究充分肯定了閱讀在大腦發育中的重要作用。 韜沙教授介紹,在北京學齡兒童學校適應和大腦發育影象跟蹤佇列(2015)中,覆蓋了800多名6-12歲的兒童,每年對納入研究的兒童進行腦部掃瞄、血樣採集和行為測試,持續7年。 “研究結果很有趣,閱讀能力顯著**注意力能力的發展,閱讀水平較高的兒童具有較高的注意力技能水平。 注意力是學習的前提,如果注意力出現問題,就會制約閱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換句話說,高水平的閱讀能力對高水平的認知有主導作用。 ”
為什麼會這樣?沙濤教授表示,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閱讀良好的兒童左額中回的體積增加,促進了大腦網路的調節,即閱讀促進了大腦結構和功能發育的變化。
閱讀需要準確快速的文字解碼。
讀書使人聰明,讀書如此重要,多讀書就夠了嗎?陶沙教授說,大灌沒有達到效果。
閱讀實際上有兩個含義:文字解碼和語言理解。 陶沙教授對荷蘭10,000名小學生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閱讀成績與閱讀量之間確實存在相關性。 然而,讀得越多,讀書真的會帶來更大的能力,還是能力會帶來更多的閱讀?研究發現,事實是,會讀書會影響更多的閱讀,而在現實世界中,如果孩子能力不夠,他們基本上就無法努力閱讀。 因為人的本性是求享樂,避苦,孩子不能做自己不能重複做的事情,閱讀能力不足,所以必須少讀書,這進一步制約了閱讀的發展。 僅僅通過洪水是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的。
韜沙教授強調,閱讀能力的提公升必須建立在“準確解碼”的基礎上,即理解文字的意思,“當閱讀能力不足時,靠'猜'讀全書是無效的”。
目前,短**在世界範圍內很流行,陶沙教授介紹,美國兒科學會和國內最近的研究有證據表明,在2歲之前,有人認為在5歲之前,如果每天**接觸超過1小時,對後期兒童的大腦發育、認知和行為發育不利。 其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影響了與人的互動,有些人認為這與光線問題有關。
研究學齡兒童大腦發育,廣州正在招募志願者。
會上,“閱讀與腦發育對話”、“小學初中高中與腦智慧型研究小組研討”、“兒童診療多中心合作研討會”三場沙龍論壇也在現場熱烈開展。
據了解,廣州市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放射科副主任尹訓濤是“中國學齡兒童腦發育佇列研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佇列建設”專案負責人,他介紹該專案是在“十四五”期間啟動的, 並在全國設立了30個站點,計畫約3萬名志願者參與該專案,約五分之一的志願者已經註冊。在廣州,研究團隊計畫招募2000多名兒童參與大腦發育研究,目前已招募約100名,“我們希望招募更多的家長,尤其是學校,參與到六七歲以上的孩子的持續隨訪中來,並隨訪十年。
尹迅濤介紹,對於參與研究專案的兒童,研究團隊將通過磁共振檢查、認知測試、腦電圖測試、基因組分析等手段,對兒童的記憶功能、認知能力、智力、社交功能等進行全面評估,並每隔一兩年進行一次隨訪。 尹尋濤表示,將全力落實各項任務,密切關注兒童智力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正文|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周 公尺 李文圖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