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8日是張志德與妻子江麗(化名)結婚30周年紀念日。
但這一天,卻沒有浪漫的誓言,只有江流著淚寫的悼詞——“感謝你結婚30年來給予我的一切,為此,我點亮一盞心燈,照亮你通往天堂的路,祈求天堂沒有痛苦,一路走下去。 ”
張志德是三亞的一名退休工程師。 10年來,他累計捐款近15萬元,幫助11名困難學生實現學習夢想在他去世後,他捐獻了自己的遺體和角膜,彌合了過去和新生活,傳達了極大的愛和希望。
日前,張志德被評為2024年度“海南好人”。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老張還在用自己的善舉溫暖著別人。
在2024年來到三亞之前,張志德一直住在哈爾濱。 在鄰居眼裡,他是乙個熱心腸的人,不能閒著。 如果附近居民的屋頂漏水或地漏堵塞,他總是會上前幫忙。
見附近經常有工人在幹活,他就想給工人騰個地方休息,提供一些熱水喝。 江說。 於是,2024年,張志德花了1萬多元,在小區門口的樹冠下蓋了一間小屋。
這座不到5平方公尺的小房子,被附近的居民親切地稱為“情趣屋”。 房子裡擺滿了水幫浦、萬能充電器等方便的工具,居民可以隨時借用。 注意到一些環衛工人凌晨4點左右上街上班,中午只能吃冷飯,於是在小屋裡免費給他們送上了熱飯。
張志德在“愛之家”整理了一些保養工具。
小屋門前有校車站,冬天,很多家長喜歡在等孩子的時候“鑽”進屋裡取暖。 眼看人太多,張志德決定擴建“情趣屋”。 於是,在徵得街道辦事處的同意後,他花了2萬元將小屋擴建了5平方公尺,買了花草裝飾,還加了幾把椅子,讓小屋越來越熱鬧。
人的愛總是有限的,如果給外人,那就少了。 看到丈夫對外面的事情如此熱心,江麗心裡難免埋怨。 但每當她看到鄰居們高興地走出小屋時,她就會吞下抱怨的話。 “他是乙個想做事的人,他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幫助別人。 ”
2024年,張志德的蛀牙因擔心昂貴的醫療費用,於是和妻子一起去社群小診所,背著妻子進行靜脈滴注。 乙個星期過去了,他的身體還沒有好轉。
得知此事後,江苦澀地勸他去醫院看看,“可是一聽說要做針灸,就覺得很貴,還說治不了。 ”
看到張志德如此固執,江李也毫不客氣地反駁道:“一定要治,如果不治,後果會有兩種,輕度癱瘓和重度死亡。 ”
不治之症!無奈之下,江無奈之下,只好放下了狠話:“那就給你兩個選擇,要麼安心治療,要麼離婚。 最後,張志德不得不屈服,“他這輩子最怕離婚這個詞。
為了不讓丈夫擔心,江麗後來讓醫生告訴他,“治療這種病不花多少錢,很便宜。 “他是乙個對錢很苦惱的人,他總是不願意把錢花在自己身上。 江無奈的說道。
就是這樣乙個在乎錢的人,卻對別人“無比大方和熱情”。 在做工程專案時,張志德總是自掏腰包,想盡辦法讓工人吃飽喝足,他說,“這些人是家裡的頂梁柱,不能因為這點錢就讓他們失去健康。 ”
2024年,張志德從新聞報道中聽說青海有名貧困大學生需要幫助,他立即聯絡了該學生的學校,給他寄去了生活費和......買新衣服在隨後的10年裡,張志德花費近15萬元資助了11名貧困大學生。
我沒有孩子,我幾乎沒有紐帶,我希望在我死後將我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 早在10年前,張志德就萌生了捐獻器官的想法,並在哈爾濱簽署了《黑龍江省身體(角膜)捐獻志願者登記表》。
2024年6月13日,已經落戶三亞的張志德到三亞市紅十字會登記捐獻人體器官、角膜和遺體。 “銀髮,精力充沛,健談。 回憶起第一次見到張志德的情景,三亞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楊亞峰說。
完成協議簽字後,楊亞峰遞給張志德乙份捐贈紀念證書,並附上一張名片,“我告訴他,如果他有什麼需要,可以隨時聯絡他。 ”
2024年9月8日,張志德去世後,江李忍著悲痛,莊嚴簽署了捐贈確認書,並按照自己的意願捐獻了自己的角膜和遺體。
老張的一生以另一種方式被“延長”。 楊亞峰表示,張志德向海南省眼科醫院捐贈的角膜將幫助盲人患者重見光明;他的遺體被捐贈給海南醫學院,以幫助醫學發展。
責任編輯 |張姍姍 特約編輯 |吳玥
編輯 |俞家明、劉和志資訊** 海南**為了生活,傳遞美好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誠摯邀請您註冊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註冊方法如下:
微信註冊:
關注***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點選”志願者報名“進行報名。
**註冊:
登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方網站**(www.)。codac.org.cn) 註冊。
授權註冊:
世志接收,浙裡辦事處,金鑫辦事處,網上國家電網。
現場報名:
前往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或登記站進行書面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