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去,我們家隔壁的李阿姨都會過來說我爸媽很有福氣,幾個孩子長大後跟父母很親近,經常回來。 李阿姨的兩個孩子在縣城,來回開車大約要乙個小時,但很少回來。 李阿姨常說,她養了兩隻“白眼狼”,小時候是那麼聽話懂事,長大後,她根本不親近自己,甚至愛回家。
媽媽說,李阿姨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她乙個人撫養兩個孩子確實不容易,但李阿姨性格堅強,小時候把兩個孩子罵得很狠,現在年紀大了,每次回來都要吵架。 母親說,李阿姨家的大兒子小時候有一次差點被媽媽打,兒子在吃飯,不小心把碗打碎了,於是李阿姨一把抓住孩子打了一頓,也不知道孩子打**的時候突然暈倒了。
起初,李阿姨以為孩子是裝的,但後來看到兒子臉色發紫,她才意識到了嚴重性,從醫院回來後,她躺了半個多月。 我媽說,李阿姨的兩個孩子都很乖,考上了大學,現在也在單位打工。 但孩子沒有乙個說要帶李阿姨去住,也不喜歡回來,甚至很少聯絡對方,就像“仇人”一樣。
相信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孩子不理解父母,表現得像個“敵人”?其實,這都與家庭的早期教育有關,這三類家庭,很容易把孩子培養成“敵人”,尤其是第三類。
電視劇集《小捨得》中有乙個非常感人的一幕,很多孩子說話的時候,都是在感謝父母,但一向優秀懂事的晏子友在上台後傷心地說,“媽媽不愛我,但愛得了100分的我。 坐在觀眾席上的母親田玉蘭,瞬間憤怒地離開了桌子。
田玉蘭是典型的“雞寶寶”媽媽,為了讓孩子上好中學,她帶著孩子參加“游擊”補課,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她每天都要帶著孩子。 為了讓孩子去上最好的奧訓班,田玉蘭直接取消了紫遊最喜歡的足球課,子悠睡了,抱著足球,不停地哭著求媽媽,但田玉蘭還是不同意。
子優對生物很感興趣,但他的母親田玉蘭為了讓孩子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習身上,直接沒收了自己所有的小動物。 田玉蘭聽到其他小朋友說自己很佩服紫友把小蝸牛養得很好,就直接去孩子班處理小動物。
在一次考試中,子友很認真地做題,但是當他做申請題時,卻發現自己不明白,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拿不到第一名,他變得越來越不耐煩,整個人都癱倒在後面,直接撕著試卷跑出了教室。
田玉蘭很愛孩子,但子悠被媽媽“逼瘋了”,田玉蘭喜歡在家庭聚會上炫耀孩子的成就,孩子做得好就媽媽表揚,孩子做得不好,媽媽就生氣。 在這種只看成績的家庭裡,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感覺是,父母只愛成績,不愛他。 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你做得不好,你會感到非常沮喪,如果你承受不了壓力,你就會崩潰,你會想遠離你的父母,以免讓他們失望。
陳喬恩曾在節目中表示,20歲之前不敢牽媽媽的手,如今已經長大,但和媽媽獨處時,依舊無法親密交流。 這一切都是因為陳喬恩小時候,母親經常對她的情緒失控,時不時會揍她一頓。
高中畢業後,陳喬恩離家出走,那段時間,她特別困難,即使吃住成問題,也捨不得向母親求助。 如今陳巧恩事業有成,但童年的陰影一直難以抹去,以至於現在的她和母親沒有了親密關係。
我們總覺得他們是自己的孩子,我們可以站在大人的角度,用我們“自以為是,為了你好”的方式,隨意批評和責罵孩子。 我們以為孩子很快就會忘記,卻不知道這種恐懼已經埋藏在他們的心中。 它將永遠隱藏在他們的意識中,與他們一起成長,並影響他們的生活。
面對經常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孩子不知道如何反抗,或者知道反抗是無效的孩子學會“讀字看眼”,他們害怕,害怕自己做錯了什麼,不敢和父母談任何事情,無法與父母形成親密的依戀關係。 當孩子長大了,有了選擇的權利,就會下意識地選擇遠離父母!
去年,我吃過年夜飯時,一向乖巧的表妹突然當著眾人的面對媽媽“大吼大叫”。 原因是母親不停地給他塗豆腐乾,表哥幾次都拒絕了。 但他的母親還是說,“多吃點,這對自己很有營養”,並不斷為兒子做蔬菜。
表哥就這樣突然爆發了,表哥今年是大一新生,他申請了離家很遠的大學。 寒假期間我還在那裡工作,直到春節才回來。 正因為如此,阿姨很生氣,讓他一放假就回來。
阿姨從小就對表哥很嚴格,從他吃穿到交什麼樣的朋友,讀書。 之前表哥報考志願者考試的時候,也是按照媽媽的要求來的,但是表哥表面上答應了,後來卻偷偷換了志願者,去外省上學。
表哥說,如果他之前不服從母親的“管教”,他會和母親爭吵,但結果不會有任何改變。 所以上了大學後,我就覺得越遠越好,這樣我就不需要被媽媽“控制”了。
喜歡控制孩子的家庭,孩子要麼反抗,要麼逃跑,只能通過這些消極的手段來發洩他們的挫敗感。
畢淑敏曾經說過:真愛不是控制,而是滿足。 愛孩子,不是強迫他們服從你所做的一切,把他們捧在手裡,而是尊重他們,幫助他們,引導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愛和希望,從而激發出飽滿的生命能量。
*從網際網絡上,侵權聯絡人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