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爆款製作機
導語:“東昇西降”,戳破學歷的“泡沫”,給“研究生童話”打臉,把所謂的“高學歷人才”踩在腳下。
2024年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已經開始。 數百萬學生湧向“賽道”,參加這場“中國式考試長跑”,就錄取率而言,這是比賽中難度最大的環節。
根據《全國教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
2024年,碩士申請人數為177萬人,錄取人數為58人980,000;
2024年,碩士申請人數首次突破200萬人,達到201萬人,72人220,000;
2024年,碩士申請人數為238萬人,錄取76人250,000;
2024年,碩士申請人數為290萬人,錄取人數為81人130,000;
2024年,碩士申請人數突破300萬人,達到341萬人,錄取99人050,000;
2024年,攻讀碩士學位的人數為377萬人,錄取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人,為105人070,000;
2024年碩士研究生申請人數突破400萬人,即457萬人,錄取110人350,000;
2024年攻讀碩士學位的人數驚人474萬人,暫無錄取資料。
近8年來,攻讀碩士學位的人數再創新高從2024年的177萬,到2024年將增加到474萬而從錄取人數看,雖然2024年的資料尚未出爐,但將註冊人數擴大 2 倍以上,沒有爭議。
就在大家以為2024年碩士生申請人數輕鬆突破500萬時,戲劇性的一幕卻是,在連續8年增長後,卻首次出現下降
438萬,比上年減少36萬,同比減少約76%。這意味著,自2016學年以來,研究生院申請人數連續8年增加的趨勢已經結束。
網紅“教育專家”大多認為,36萬人的減少更多是偶然和微不足道的。 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戰略研究基地副主任王傳義表示:“申請人數減少了36萬人,波動率不到十分之一,在正常範圍內。 ”
如果只孤立地看研究生院的申請人數,減少確實不能解釋問題,那麼再看另一組資料——
2024年10月24日截止公***及其直屬事業單位招生報名。
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143萬人,招收24128人;
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151萬人,招收25726人
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首次突破200萬人,達到202萬人,招收31242人
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280萬人,招收3.71萬人
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達到創紀錄的320萬人,預計招收39561人。
2024年之前,國考報名人數常年徘徊在100萬人左右,2024年以來,報名人數飆公升
一方面,考研人數8年來首次下降,另一方面國考報考人數“攔不住車”,2024年首次突破300萬人。
關鍵是就業。
過去兩年,16-24歲人口的失業率居高不下
2024年1月,失業率為1530%,此後上公升到199%,創10年新高;
2024年4月,失業率已達到204%,但還沒有結束,到2024年6月,它將是乙個新高——213%。8月以來,暫停發布最新相關資料,進行“聲音優化”統計工作。
16-24歲,全部覆蓋本院所有畢業生。
另一方面,普通高校的畢業生人數也在不斷上公升
2024年,普通學院的畢業生人數只有100人9萬人,到2024年,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人,達到1076萬人,2024年達到1158萬人。
按照中國的出生人口,2024年出生人口的高峰期是1786萬,那麼至少到2024年,中國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只會逐年增加。
失業率和畢業生人數都處於高位,引發了許多社會矛盾。
因此,有一種固有的認識,即解決高校畢業生失業率居高不下最直接的辦法是參加應屆畢業生的研究生考試,擴大高校研究生招生,延長學習年限,延緩進入社會的時間點,降低失業率
高校畢業生從“通過研究生學習提高就業競爭力”的角度出發,在一大批高校的背景下積極參加“研究生招生考試”,形成了近年來研究生人數再創新高的局面。
這真的能解決就業問題嗎?
惡果開始顯現——學歷貶值、學歷泡沫。
與本科生相比,近年來研究生在就業市場上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市場在人才需求方面也趨於理性,逐漸從原來的“只學歷高”轉變為“只學歷理論”。
研究生院也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從實踐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投資”,當“投資”難以得到應有的回報時,“投資”的熱情自然會下降。
相較於國試,是最好的就業機會,也具有“鐵飯碗”的天然屬性。 所以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如何選擇,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應屆畢業生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即“他們不認為高等教育與就業機會和就業福利成正比”。
這是連續8年上公升的研究生入學考試申請人數首次下降的根本原因。
問題在於,按總人口計算,我國高學歷研究生佔總人口的比例遠低於發達國家,甚至不如一些發展中國家。
目前,我國每千人註冊研究生人數約為2人2人,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一般在9人左右。
既然如此,為什麼會出現“學歷泡沫”呢?
因為,我們的高等教育名不副實。
隨著高校自主招生力度越來越大,“招生規模化擴增”猶如野馬,一發不可收拾。 教育部多次要求高校穩定招生規模,控制擴招比例,但收效甚微。
高速行駛的汽車停車時如何停車?”
“擴大招生”的發展早已背離了“普及高等教育、提高人民素質”的初衷,成為許多高校攫取最大利益、刺激教育消費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
當以“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的“研究生教育”轉變為“把大學利益放在第一位”時,功利主義盛行,“重於質量”不可避免地出現。 具體表現為——
研究生導師隊伍薄弱,招生不限,進一步稀釋了高素質師資隊伍。 為了應對招生人數的擴大,高校大規模擴張,背負鉅額債務,為了償還貸款,不得不提高學費、降低錄取分數、擴大招生規模。 在惡性迴圈中,研究生教育的教學質量不斷下降。
專業設計與實際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脫節。 這個問題不僅在本科教育中很常見,在研究生教育中也很常見。 張雪峰說,“文科都是服務行業”,“新聞可以是愛好,但不能是職業”,雖然言辭刺耳,但揭示了中國高等教育專業設定的冷酷真相。
可以說,高校為應屆畢業生創造了乙個“畢業生童話”。
“東昇西降”,學歷泡沫被戳破,高學歷被砸得一塌糊塗。 高校改革迫在眉睫。 只有與“市場終端”完美對接,讓學歷“名副其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用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