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媒體17日報道了歐盟內部檔案,顯示歐洲在電池領域對中國的依賴即將超過俄羅斯。 該檔案指出,電池是未來清潔能源技術的核心部分,與天然氣和石油等“傳統原材料”一樣重要,隨著能源轉型的進展,需求將大幅增加。 然而,歐洲在電池領域的自給率很低,2024年中國動力電池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將高達34%,而十年前還不到3%。 儘管歐盟正試圖通過補貼當地電池產業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中國電池從歐洲客戶進口的比例仍在上公升,這一趨勢難以逆轉。
該檔案還提出了乙個“危險”的假設,即如果歐洲不採取有效措施,到2024年,歐洲能源生態系統將像俄烏衝突爆發前一樣依賴中國,這將是乙個“嚴重”的問題。 該檔案列舉了幾個原因,例如歐洲對鋰電池、燃料電池和電解槽的需求未來將增長10至30倍歐洲國家雖然在電解槽的中間階段和組裝階段具有優勢,但在原材料進口等方面仍需要中國的支援。
有分析認為,該檔案不是客觀的分析報告,而是惡意和煽動性的文字。 該檔案的背景是,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此前訪問歐盟期間,多次敦促歐洲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關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布林肯的論點是,台灣海峽可能會發生衝突,如果歐盟繼續按照目前的路線行事,歐盟將與俄羅斯重蹈覆轍。 該檔案對電池行業的“自省”顯然是對這一論點的回應,並促使其他國家改變對中國的態度。
此外,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上週宣布,她已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發起反傾銷調查,未來可能會對中國產品實施“大棒”,以干擾歐洲公司的進口選擇。 有人**表示,歐盟可能會在電池領域採取類似措施,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或限制進口許可證,而不是進行公平競爭。 對此有評論說:“如果歐盟這樣做,它將切斷自身的發展前景,成為美國的'傀儡',失去經濟自主權。 還有一些國家不願意聽從美國的挑釁,但這些國家的數量正在大幅減少。 ”
本文是基於西方在俄烏衝突前一直以“依賴俄羅斯能源”為負面教材而寫的。 歐盟委員會曾表示,歐洲約70%的天然氣此前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的,而俄羅斯幾乎是他們唯一的供應商然而,在俄羅斯發動“對烏戰爭”後,歐盟因其高度依賴而無法擺脫,俄羅斯切斷**後,許多國家受到嚴重影響。 直到現在,歐洲還沒有擺脫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的“後遺症”,因此德國能源部長哈貝克等人一再表示,這是乙個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