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蓋子,倒入蘑菇,插上水,開啟電源,過一會兒,它就會被清洗乾淨。 在雙花村、蜀埭村委會、李木山鎮、瓊中裡苗族自治縣,張秋林自信地介紹了自己製作的虎奶菇清洗機。
別看這台小巧簡單的清洗機,卻是張秋霖破解虎乳菇行業發展的一大“法寶”。
去年,在省科協的支援下,嘉代村委會決定利用林下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在檳榔樹和橡膠林下種植虎乳菇。
這是乙個新興行業,為了讓大眾接受,我們首先嘗試種植了10,000個真菌包。 舒埭村第一書記唐旺興介紹,2024年剛開發時,動員雙花村勤勞肯習的農民張秋林帶頭打“第一仗”,讓他在試種期間學習習管理和種植技術,率先做出行業榜樣,給村民乙個“放心”。
在試驗種植過程中,省科協與熱科學研究所合作,邀請專家團隊到村里進行培訓和技術指導。 “為了保持土壤濕潤,含水量為40%至50%,這意味著手是濕潤的,但水是看不見的。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食用菌迴圈農業技術研究組助理研究員徐琳提醒張秋林在指導張秋林種植時要注意的事項。
學會了技術的張秋霖開始使用自己的4種植檳榔地5畝,虎乳菇種植週期為3個月。 在種植過程中,張秋林發現,從種植到採摘,再到清洗、切片、烘乾或烘乾的清潔過程是最費時費力的。
採摘的第一天,我們家三個人同時上陣,用刷子把蘑菇乙個個刷,一直洗到半夜。 張秋林說,主要原因是夫妻倆年紀也大了,久坐後腰疼。
困難必須始終克服。 於是張秋林充分發揮自己對電焊技術的掌握,買回了刷子和鐵皮等材料,自己做了一台清洗機,大大提高了蘑菇的清洗效率。
過去挖兩小時人工清理需要兩天時間,現在挖兩天後只需兩個小時即可清理。 張秋林說,清洗機帶來的便利。
張秋林在分享自己的小科技創新時,還不忘算虎乳菇產業的收入賬戶,每畝種植3000包蘑菇,3元買1袋木耳,畝產值不到1萬元,但畝產值卻是15 比 18萬元,2024年種植虎乳菇的收入將達到7萬元,讓張秋林成為竹埭村委會發展虎乳菇產業時第乙個吃到“螃蟹”的人。
在張秋林的帶動下,目前,樹埭村委會已有9戶人家加入到虎乳菇產業合作發展中來,累計種植了7萬包菇。
我要做一台更大的洗衣機,可以清洗整個村子的蘑菇。 張秋林說,要用自己的努力幫助大家解決困難,讓這個看似平凡的虎奶菇,能夠帶領贊代村民大步走向鄉村產業振興之路。 (記者:王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