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張志臻.
到了西昌,或者趕上花期結束,路邊的行道樹上還有一簇簇青紫色和微紅色的花朵要感謝,同車的導遊告訴我們:這是藍花楹,可惜已經過了盛花期,不然樹上的花, 它非常漂亮。
2024年5月中旬,他參加了南京市人大外事委員會在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舉辦的以新時代民族宗教政策為主題的學習培訓班。 通過專家講座、民族風情現場教學、參觀彝族人民生活等一系列活動,更好地了解彝族同胞的前世今生。 五天,轉瞬即逝,卻無限豐富充實,令人難忘。
我早就知道,西昌是中國的航天城市,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城鎮,是中國彝族的聚集地,是美麗的瓊海高原湖。 但首先打動我的是藍花楹。
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聽說它,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藍花楹。 筆直的莖和披針形的羽毛葉子乍一看以為是金合歡花,但樹梢上盛開的花朵告訴我們,這是一種不同的存在。 一簇簇,像藍紫色的火焰在燃燒,花像喇叭,比泡桐花稍大,藍帶紫,紫紅色,十分嬌嫩。 據說是從南美洲引進的,最近才在西昌,栽培數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幾個街區和幾條大道的兩側。
五月的西昌,白天已經是陽光明媚,各種鮮花盛開,這裡是三角梅的世界,高大可以達到十幾公尺,在紅、黃、粉、白三角梅點綴的城市中,藍花楹被市民選為城樹, 並且幾乎被選為城市之花,可以看出它可愛而賞心悅目。
一旦遇到,藍花楹立刻融入了西昌的身體。 千里梁山風情十足,名副其實。西昌古城、益民新村、深樹花草、異域風情,所見所聞,一定會讓人印象深刻。 彝族同胞是這裡的主人,這個少數民族起源於古代羌族,是古代“山鷹之國”的臣民,梁山彝族自治州有489多萬人。 他們歷史悠久,文明燦爛,有自己的文字、語言、獨特的文化和固有的生態習俗。 其中,瀘沽湖的摩梭文化有著“人類母系社會活化石”的美譽,只可惜它不在我們中間。
位於瓊海山腰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梁山彝奴社博物館,讓我們了解了這個偉大民族的不平凡歷程。 豐富的展品在歷史的沉澱中挖掘記憶。 新中國的建立,使他們從奴隸社會一步步步邁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從刀耕火種的農耕走向輝煌的現代生活。 各地的彝族人臉色黝黑,笑容幸福。 他們現在已經擺脫了幾個世紀的貧困。 “人人扶貧”的莊嚴宣告,讓他們與14億中國人民一起進入了繁榮幸福的時代。
在西昌古城和浩瀚瓊海的邊緣,廣大的彝族人已經從高山搬到了民族村寬敞明亮的新房,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背著行李搬進來,還有生活補貼,在共和國大家庭的溫暖下, 他們過著舒適而美麗的生活。勤勞的人們還利用閒暇時間收集各種當地特產出售,經營獨具特色的小吃,傳承彝族文化。
傍晚時分,我們漫步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欣賞異域風光,感受淳樸的民族風情,什麼麵包香蕉、煙燻臘肉、張飛牛肉、松茸、雷波臍橙、西昌鋼鵝等,物美價廉,激發了大家的購買慾望。 跟他們一起去的夥伴們承銷了彝氏三姨娘賣的甜櫻桃,甚至還買了裝櫻桃的小背籃,這也是一件不錯的手工藝品。 幾位晚歸的同事也把未吃完的美味打包給大家分享,他們不得不在這裡品嚐土陀肉的新鮮和濃郁。 似乎每個人都有乙個願望:奢侈,為民族團結和共同進步做出一些貢獻,這算是一種捐贈。
有很多淳樸的彝族人還沒來得及融入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在參觀民族村落時,可以清楚地看到,捐贈的洗衣機被用作公尺缸,雕花的床上凌亂地堆滿了各種捐贈的衣物和用品,老人們還習慣坐在地上, 粗布上繡著的精美裝飾,還夾雜著些許黃泥和汙漬,但村里的幼兒園卻綠樹成蔭,窗戶明亮乾淨,書聲響亮,走廊上“向文化人,成為習俗”的標語也十分醒目。
在頤海盟紀念館鮮紅的旗幟下,我不禁回想起***將軍和蕭野丹血淋淋結盟的場景。 從此,艱苦卓絕的革命程序增添了傳奇的一頁,為民族團結的音樂增添了美妙的音符。 碰巧在彝海鏡面般的岸邊游來游去的兩隻黑天鵝,接受大家的嬉戲和各種獎勵。 綠樹青山的倒影,構成了一種靜謐之美,與瓊海的浩瀚和西昌古城的喧囂繁華形成鮮明對比。
西昌是一座航天城市,當然,在城鄉之間隨處可見與太空有關的標誌,西昌火箭發射場隱藏在群山深處,當我們去祭祀時,身影不在少數,沒有火箭矗立在巨大的發射架上,除了寧靜或安寧, 但你可以想象這裡和平背後的動盪和雷聲。這裡的一切都帶有“火箭人”和血淚的印記,矗立在松樹和柏樹之間的幾座紀念碑證明了這一點。點綴其中的藍花楹盛開,與其他地方不同。
由於氣候有限,藍花楹不適合在我們的家鄉種植,但藍花楹已經扎根於我們的心中,它永遠不會凋謝,永遠綻放。
在西昌之行中,我們對56個民族,即56朵鮮花有了更深的了解,簇擁在共和國的陽光下,點綴著春天,分享著溫暖。